郑卫东吹了吹茶叶,“纺织厂那边反馈不错,你嫂子还夸你供货稳,品质也有保障。”
“都是托您的福。”
陈野笑道,“要不是您当初给的条子,我这生意也做不起来。”
郑卫东摆摆手:“少拍马屁。”
“对了,给你准备了几张工业劵,你再不来,我都打算给你送家里去了。”
“那可不敢劳您大驾!”
陈野连忙摆手,“其实今天来,也是有个新想法您听听能不能行。”
郑卫东挑了挑眉:“哦?你又琢磨出什么赚钱门道了?”
陈野放下茶杯,正色道:“是这样,我姐夫最近跑村收货,发现不少偏远地方连针头线脑都买不着,就琢磨着能不能顺带卖点日用品”
他详细说了张建军的想法,也简单说了昨天的事情,尤其强调了那些要走半天山路才能买到盐的村子。
郑卫东听完,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没立刻表态。
陈野补充道:“盐、火柴、煤油这些,对城里人不算啥,可那些村子偏远的老乡得跑十几里地才能买到。”
“我们收货的时候顺带卖点,加个辛苦费,既方便老乡,也能多笔收入。”
“郑大哥,这事儿我们保证不加高价,主要利润还是靠收山货”
“想法不错。”
郑卫东没有回复行不行,而是换了一个话题,突然问道,“你认识孙德海吧?”
陈野一愣:“大旗镇的孙德海?也算打过交道,您应该知道,我们靠山屯,就属于大旗镇。”
郑卫东哼了一声:“上回县里开会,孙德海说你搞个人经济,想要搞资本主义那一套,被我压下去了。”
陈野皱眉,想起当初孙德海带人上门想要抓他的场景。
“我也没招惹他,他这是有意针对我?”
“孙德海这人吧”
郑卫东斟酌着用词,“思想是保守了点。不过他认为,你靠着贩卖山货生意,赚了不少钱走的就是资本主义那一套。”
他压低声音,“县里有些领导也觉得你现在生意做太大,不符合当前精神。”
陈野心里一沉。
他知道这个年代的特殊性——很多干部宁可什么都不做,也不愿担风险。
这年头也最怕扣帽子,哪怕郑卫东护着他,真要有人较起真来也麻烦。
陈野突然想到了另一个时空,一位伟人曾提出的政策。
他斟酌着开口:“郑大哥,您觉得如果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人富起来,这思路有问题吗?”
郑卫东手一顿,眼睛微微睁大:“这话你听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