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好像传来断断续续的吼声,陈金生缩着脖子直赔笑:“不是啦这边朋友特别热情”
林美玲抢过电话:“公公,我们在这边认识了个救命恩人”
“放心啦,绝对没有危险!”
十几分钟的通话,花了二十八块六毛。
“接下来去哪儿?”徐凤娇拎着新买的衣服问道。
陈野看了眼手表:“我打算带金哥去见见郑主任。”
“那我和美玲姐去转转?”
徐凤娇挽住林美玲的胳膊,”中午咱们在国营饭店碰头?”
目送两个女人走远,陈金生突然拽住陈野:“阿野,这个郑主任好说话不?”
陈野拍拍他肩膀:“放心,郑大哥很好说话的。”
——
郑卫东的办公室茶香袅袅。
“香港同胞?”
郑卫东推了推眼镜,上下打量着陈金生,“陈先生家是做药材生意的?还曾经给抗战捐过物资?”
“您叫我金生就行!”
陈金生连忙摆手,“都是老爷子打下的基础我可不敢居功”
郑卫东给两人斟茶:“既然是陈野的朋友,那就是我的朋友,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郑大哥,”
陈野接过话茬,“金哥想在咱们这儿投资,但省城那边不太愿意批。”
“我明白,”
郑卫东点点头,“领导们也是有自己的顾虑。”
他突然看向陈野:“对了,你那计划书写得怎么样了?”
陈野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个还没动笔。”
“什么计划书?”陈金生好奇地凑过来。
郑卫东笑道:“这小子上次跟我提了个”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想法,我感觉很有见地!”
“等等!”
陈金生眼睛一亮,“阿野,你详细说说!”
——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又开始淅淅沥沥落了下来了,办公室里的讨论却越来越热乎。
“所以你的意思是,”
陈金生激动得直搓手,“允许私人承包,自负盈亏?”
陈野谨慎地点头:“就像我们村的山货生意,我给乡亲们比供销社高的收购价,他们积极性就上来了。”
郑卫东若有所思:“但全面放开的话,管理上会不会有困难”
“这个想法完全可以!”
陈金生拍着大腿,“我感觉只要这个政策推行下去,你们这里三年就能发展起来!”
郑卫东突然笑了:“你们俩倒是想到一块去了。”
——
“阿野!我决定了,我要在你们这里开一家服装厂!”
“服装厂?”
还不等陈野接话,郑卫东惊讶地看着陈金生,“你想在清河县办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