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虎爷支持的三十几名壮劳力和虎子这个不知疲倦的监工,养猪场的建设进度肉眼可见地快了起来。
陈野看在眼里,心下也自欢喜。
对于这帮出死力气的汉子,他出手绝不小气。
工钱开得足足的,比县里那些正式工厂的工人只多不少,每日两顿的伙食更是实打实的有油水。
杂粮馒头管够,菜里时常能见到大片的肥肉,这待遇传出去,不知羡煞了多少旁人。
这帮人心里也自有一杆秤。
他们多是家境贫寒、找不到正经出路的,如今得了这既能挣现钱又能吃饱吃好的活计,个个都憋着一股劲,干活格外卖力。
虎爷也给他们交代过,眼下是帮着平整场地、修建猪舍,等厂子真正办起来,他们这些人就是元老,就是第一批工人!
陈老板仁义,跟着他干,准没错!
因此,不用虎子过多催促,工地上始终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与此同时,在郑卫东的暗中牵线和大力支持下,养猪场其他方面的人员架构也在逐步搭建。
郑卫东深知这个试点项目的重要性,也存了借此做出成绩的心思,因此在人员推荐上颇为上心。
虽然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人情关系需要照顾,塞进来几个背景或硬或软的关系户,但郑卫东都亲自帮着过了几遍筛子。
他私下里对陈野交过底,有些人情世故,避免不了。
但安排进来的人,或许能力有高有低,但绝不是那种偷奸耍滑、惹是生非的二流子。
陈野对此倒是看得很开,他也明白,水至清则无鱼,这么大个摊子,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到。
他深知,想要完全撇开人情关系独善其身几乎是不可能的。
郑卫东能帮他做到这个地步,已经算是鼎力支持了。
人员陆续到位,财务、后勤、仓管等岗位都有了初步的人选,但基本的架子总算搭起来了。
就等正式开工了。
然而,陈野心头始终压着两件大事。
这日,他特意又去了一趟县计委,找郑卫东商量。
“郑大哥,眼下场地、人手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有两个关键位置,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陈野递过一支烟,面色略显凝重。
“哦?哪两个位置?”郑卫东接过烟,示意他继续说。
“一个是能真正镇住场子的厂长。”
陈野掰着手指头说,“这个人得有威望,懂管理,能协调好内部各方关系,还能对外应付各种场面。”
“虎子踏实肯干,但太年轻,压不住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