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就没法儿吃辣条了。江知味把吃剩的酱香饼用清水涮过,扯成小片放在掌心里喂给她。
她吃得小心极了,好似生怕小小的牙齿会把江知味磕穿。只用舌头舔舐她手里的碎饼子,还有几粒遗落在指缝间的、辣条里的熟芝麻。
小狗的舌头又软又热,不像猫咪那样有倒刺,只叫人觉得手心酥麻。江知味蹲在地上,被痒得直笑,猛一仰头,就见着对门墙头像长臂猿似的单手吊在那儿的小孛萄了。
她看起来眼巴巴的,想必也是被辣条的香味吸引来的。四目刚一相对,她就冲江知味挥了挥手,吮了口干涸的手指。
秉承绝不能落下一张嘴的想法,江知味把小狗没吃完的饼子放在陶碗里,又怕她吃咸了,在旁备了一碗水。然后搬了张板凳到墙边,蹑手蹑脚地爬上去,抓了一大把辣条给小孛萄。
小孛萄千小心万小心地捧过,还是滴了两滴辣油在墙头,又不敢用袖子抹,一抹就得被她娘发现了。
辣油香味太盛,放着必会招来蚊虫鼠疫。江知味只好叫她先下去,事后她来收拾残局。
等她拿来抹布,再次鼓足勇气爬上对门的墙头,却发现这趟运气不好。这不,刚上来,就和墙下站着的孙五娘打了个照面。
江知味一手拿着抹布,一肘子抱住墙头,稳住因慌张而轻晃的身体。
面上更是笑得尴尬,舔了一下干涩的唇,刚想开口解释,就见孙五娘弓起身子,十分痛苦地捂住双眼,口中喃喃:“哎哟,龟老儿的蚊子,遭眼睛咯。”
旋即捂着眼睛小跑进屋,好半天都没再出来。
心说好险,江知味忙不迭地把墙头的辣油擦了。下来后,才猛然意识到,孙五娘这离谱的行径,恐怕是她故意的。
最近的小孛萄也是,明显爬出墙头的机会多了,这两日甚至还能和知姐儿他们玩一整个下午呢。
仔细想想,这哪是趁她娘打瞌睡偷溜出来的,分明是孙五娘放水,给了她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机会。
可她怎会突然改变想法了呢?一个画了孛萄的鲜肉月饼,威力有这么大么?
带着一肚子狐疑,江知味手捧一大碗辣条,敲响了容双家的院门。
也正是这会子,买菜回来的王婶同她说了一个噩耗:“我家男人昨儿个赵太丞家帮忙卸草药,你猜怎么着,碰上刘家妹子了。听说她前日在横桥子边摔了一跤,肚子里的孩子,保不住了!”
江知味匆忙掉头回家,抓上装了银饼的钱袋子,一阵风似的,头也不回地往赵太丞家奔去。
第30章相生相克
赵太丞家位于汴河畔、便桥以南。
两进的入户门,“赵”“太”“丞”“家”四个独立的方字高悬在门楣上。门前立两个落地招牌,上书“治病所伤真方集香丸”,“大理中丸医肠胃冷”等。
迎面是两张木制长椅和一张垫了软垫的高脚椅。有妇人坐在长椅上,抱着孩子,正同俯身观瞧的男子交谈。
想必这就是赵太丞了。
再有一个木色侧边裂口的柜台,上放起毛边打绺的簿子、被摸到锃亮的算盘和一把边缘磨得圆滑、中间有些褪色的木托手。
往里是朱色掉漆的药柜,有手持戥子的带帽小僮爬上爬下,从写着“白术”“甘草”的木盒子取出药来,称过后,放在桑皮纸中,包粽子似的折好,用麻绳对角系牢,打上漂亮的活扣。
江知味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站在药铺中,反而一时迷茫,不知该去往何处。一旁,有负责接待的小童迎上来:“小娘子身子有何不适?”
“我是来找人的。”江知味狠狠呼出两口气,平缓了自个儿的呼吸,“这位小郎君,此处可有一位名唤容双的
病人,来治滑胎的?”
那小僮到身后的簿子上翻了翻,抬手往侧面一指:“在后头,丙字间。不过不是滑胎,而是……”
话音未落,江知味拔腿就跑没了影。
别看赵太丞家门头不大,内里却是无比宽敞。“回”字形包围的院子中,此刻支着数把纸伞,有两个负责熬药的小僮,坐在围成两个大圆的药炉中央,举着蒲扇卖力地挨个扇风。
院子的东、西、北向,是写着“甲乙丙丁戊己”房号的数间屋子,用屏风挡出一个个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乍一眼看去,乌泱泱躺的都是人。
丙字间是单人间。江知味进门时,刘庆年不在,只有容双一个人,斜靠在垫高的枕头上打瞌睡。
即便动静很小,还是把她吵醒了。
容双意外道:“呀,知姐儿,你怎么来了?快来坐,看你这满头大汗的,脸红成这样。”说着两手并用,帮江知味的红脸蛋子扇风。
江知味被她扇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双儿,你怎么把自己搞成这样。”
“我哪样?我这是不幸中的万幸,自个儿只摔破点皮,孩子也没大事。知姐儿,谢谢你大老远的跑来看我。”
江知味吸了下鼻子,把没说出口的“节哀”生生咽了下去。
那位王婶平日里就长舌,而且说话就爱添油加醋、夸大其词,常常惹得巷子里的其他邻居急眼。可偏偏心肠不坏,就是说话拈不清斤两,叫人有点烦,又无可奈何。
江知味今日也是关心则乱,着了她的道。不过怎么还能把人孩子说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