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九百章 孙家强的春天来了(第1页)

第九百章 孙家强的春天来了(第1页)

  虽然王明军是这么说的,但真要算起来,他们除了必须种粮食的地,剩下的大部分还是种了经济作物,、打瓜等都在其中。  毕竟种粮食除了吃的和交公粮的,剩下的卖是卖不到多少钱的。  兵团连队虽然是集体制,但大家也想多种点能卖好价钱的作物,年底多分些钱。  这一点无论是连队的干部还是职工,想法是一致的。  这样算一算的话,种和种葵情况差不多。而且种比较麻烦的一点是种子。的种子壳比较厚,在这个时候是需要用硫酸烧蚀壳子,把壳烧薄之后,才卖到农户手里。  不然的话,直接把子从籽上清下来,第二年种到地里,是发不了芽的。  兵团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算挺先进的了,每个连队都有不少的白色塑料硫酸大桶,里面的硫酸用完后,桶一般也不回收,最后就被职工拿回家里当水桶用了——一桶通常盛五十公斤水,很实用。  “现在种的,用不用薄膜?”李龙问道。  “用薄膜?用薄膜干啥?”王明军有些不理解。  李龙明白了,原来,现在种的是陆地。  陆地是最开始种植的方式,就跟小麦玉米一样种植,得再过几年,才开始铺薄膜种,然后就普及并发展开来。  一开始是窄膜,就是一条膜上长两行;薄膜能把梗子中间的草压住。但后来发现,长起来,虽然薄膜能压一部分草,但不可能满地铺膜,两行没膜之间的地方,长草就比较厉害。  然后就改进,改成宽膜,一条膜能种四行,不过播种起来比较麻烦,然后就改进了播种机,从原来的双行机发展成四行机。  种植技术在发展,农业机械也在发展。  总的来说,薄膜不光能压草还能锁水,用的话能让的产量增加。虽然也增加了成本,但相对于收益来说,这点成本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李龙在想,是不是搞个薄膜加工厂?  这样的话,等地膜兴起来的时候,自己的厂子就可以直接提供地膜了。  就跟过二十年,滴灌种地开始的时候,搞个滴灌带厂,一样赚的飞起。  嗯嗯,行倒是行,但好像这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啊。自己最开始想着的不是等到大面积种植的时候,开垦几百上千亩的荒地,然后承包出去当地主吃租金吗?  怎么就想到开厂子上面了?  邪修邪修。  虽然觉得这不像是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但李龙还是了解了许多之后,才意犹未尽的结束了这个话题。  “小龙啊,我觉得你们地方上以后应该也会种。”他想结束,王明军却不,继续说道,“你说这用来干啥?”  “还能干啥,弄被呗!”郑向阳笑着说道。  “那可不全是。”王明军摇头,说道:“知道咱们八师的石城纺织厂吗?用的就是!这干嘛?纺线,然后织布,做衣服被面用的!  以前咱们穷,衣服少,现在有点钱了,哪家不想着给孩子扯布做衣服?有钱的直接买现成的,那能少的了?”  “可现在时兴的都是绦仑、的确良、华达呢什么的,布可不一定能入年轻人的眼。”郑向阳也在反驳。  李龙知道,郑向阳说的没错。别看三四十年后人们追求纯的产品,现在大家对布的理解还觉得这玩意儿太老气,不如的确良华达呢洋气。  所以化工制品现在反倒很流行的。  但他知道,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也是必然的,这玩意儿是战略资源,国家必然会大量储备,而且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所以以后自己布局,还真得向这方面考虑。  聊是没有继续聊下去,毕竟三个人想的方向不一样。王明军还给李龙保证,等秋天拾的时候,让他有空过来拉些回去,做新被比较好。  “我给你说啊,这新弹的网套套的被子,盖着绝对舒服!”王明军笑着说,“到时你试试就知道了!”  李龙当然知道,上一世从九十年代开始往后二三十年,村里人往老家寄的最多的东西,就是网套。  南北疆的会越来越出名,网套也一样,甚至有口里的人打八公斤的大网套让寄回去——这得多厚!  因为都知根知底,也都有事,所以这一顿饭吃的挺好,酒喝了一些,并没有喝多。李龙吃过后在连队招待间里休息了两三个小时,酒缓过来之后,就开着车离开了。  从这里离开,标志着扎大扫把的活算彻底结束,李龙也该计划着下一步的事情了。  种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大拖拉机的事情也只能先压着,接下来,得看葵和打瓜的事情了。  九月份,油葵和葵开始成熟,准备收割。  原来都是比较原始的收割方法,无论是麦子还是油葵,都是人工收割。现在有了收割机,麦子可以半机械化,油葵暂时却没办法。  这时候的联合收割机还只能收割小麦,无法收玉米、油葵等作物,要收油葵和葵,就只能人工一个一个的割。  开着吉普车,回到县城,李龙没去收购站,直接回了大院子。  院子里弥漫着炖鱼的香味儿,李龙停下吉普车,一边去抱在院子里爬的明明昊昊一边问道:  “这是哪来的鱼啊?”  “明明的爷爷送来的。”杨大姐边往厨房走边说道,“送过来的时候都是开剥收拾好的。她姨说你晚上回来的时候炖鱼汤喝。”  “嘿!”李龙乐了。媳妇知道自己喜欢吃鱼,中午都没让做,让晚上再炖啊。  没一会儿顾晓霞回来了,看到院子里的车,再看到和明明昊昊在玩抓石子的李龙,一边撑着车子一边笑着说道:  “事情办完了?”  “办完了。连队那边给人家说好了,明年还这样干。当然,今年冬天他们也会多打些黄羊,多弄些皮子,到时我过去收。”  话说的时候顾博远也背着手进了院子,李龙便说道:  “晚上炖鱼,我呆会儿给小孙端一碗过去。”  “不用不用,你别去。”顾博远摇着头,“人家有人疼呢。”  “嗯?”李龙愣了一下,“有人疼?谁啊?他家里来人了?”  不应该啊?没听孙家强说啊?  “哪儿,刚才我过来的时候,有人给他送饭去了。”顾博远笑着说,“你去还影响人家感情发展呢,不用管。”  李龙顿时就来了兴趣,这时候韩芳从厨房里出来,叫大家吃饭,于是李龙一手一个牵着明明昊昊往饭桌那里去。  两个孩子现在已经能自己抓着吃饭了,用勺还行,虽然有点洒,但就当锻炼吧。杨大姐和顾晓霞一边一个照顾着,顾博远边吃饭边说道:  “送饭的是个回族姑娘,二十岁的样子吧,就是咱们县边上的,经常和家里人过来卖甘草啥的,一来二去和小孙就熟悉了。”  咦?这李龙还真没发现啊。  来这里卖东西的女人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李龙倒没怎么注意,主要是他把收购站交给顾博远之后,虽然时不时的过去,但大多数时候过去都是在后面会客室里谈事情,偶尔在前面帮忙,也只是关注几个熟面孔。  没想到孙家强这边春天就这么到了?  好事啊!  “那个姑娘挺中意小孙的,偶尔会过来送一些江西,油香啥的,小孙也会买一些小东西,像镜子啥的回送给女孩。”  油香,回族食物,类似于汉族人炸的油饼。  “这个姑娘好像有两个哥哥,因为有几次过来卖东西,跟着不一样的。她的父母没露过面,也不知道有没有,我也没问过小孙。”顾博远一边喝着鱼汤一边继续说道,“每次她来卖东西,最后得的钱都是给了两个哥哥。”  嗯,陋习。  这个在这里不让说,李龙也清楚。  可能会有些麻烦,其实也不算啥,就看女孩的家里什么态度了。  其实以孙家强目前的身家,勉强算一个低配版的钻石王老五了。他的工资,加上先前从山里出来李龙给的安家费,再加上这段时间的奖金,小一千了。  这时候能一把拿出一千块钱现钱的人并不多。只要孙家强想,他现在就能在县里买个院子,安个家。  当然,暂时孙家强还就想住在收购站里,没打算换地方。  至少他没和李龙提过。  李龙觉得他是想着多攒些钱,到时买院子买家具家电什么的,一次性凑齐。  当然,也有可能是现在他压根就没想那么多。毕竟这年头,父母不在身边,年轻人不是事到临头,根本也想不了那么多。  “我想死你们了”那位演的贫嘴张大民里面,他弟弟处了女朋友,想结婚的时候就结了,至于怎么结住哪里,自己压根不会去考虑,因为他觉得有人会考虑的。  不会想那么多的。  李龙压住了现在想要过去问孙家强的想法,听顾博远说完后,觉得孙家强这事,可能还是有点麻烦的。  当然,如果双方真情投意合,那就没啥大问题了。  这时候有些苗头还不是那么强烈。  所以,有得谈。  吃过饭之后,顾博远逗了会儿外孙,然后背着手悠闲的往自己的小院走,李龙急忙从车上给顾博远取下来些东西交他手里,目送着岳父离开后,进院锁门,然后从吉普车上往下搬东西。  他给王明军他们拉了东西过去,以兵团人的性格和大方,回礼必须加倍。  自己酿的酒就不说了,两麻袋西瓜,这是垫底的,然后两箱苹果,两桶蜂蜜,还有一啤酒箱子马奶子葡萄。  虽然现在还没打霜,但这葡萄已经很甜了。  李龙把这些东西搬下来,水果西瓜放在储藏室里,蜂蜜放在架子上。  取了几串葡萄洗了,让韩芳装一盘端她们屋里去吃,自己也端了一盘到卧室里去。  天还挺亮,明明昊昊此刻也睡不着,就在屋子里玩着髀石,这时候已经不怎么往嘴里塞了,但两个孩子会抢。  顾晓霞就坐在边上,时不时的给评理。  看着李龙端了葡萄过来,两个孩子顿时兴奋起来。虽然刚吃过饭,但眼前的葡萄还是认识的,明显比饭好吃,都抢。  李龙一边注意着两个孩子吃葡萄别呛着一边和顾晓霞聊着给教育局和乡里学校送大扫把的事情。  “我们教育局这边肯定愿意收了。”顾晓霞边吃着葡萄边说道,“乡里的学校也是,不过三千把,送不完吧?”  “那就多送几个学校。”李龙说道,“大扫把是消耗品,送不完的就放着,等到冬天,到时要扫把的单位肯定很多。”  雪厚用推雪板,雪薄用大扫把,都好用。  第二天吃过饭,李龙等杨大姐接手明明昊昊后,便骑着自行车去了收购站。  院子里已经有人排队了,李龙没看到有女孩在。  他也不急,一直等到中午下班,吃过中午饭,和顾博远一起去到收购站里。  这时候还没人过来,李龙便把已经吃过饭的孙家强叫到一边问起这事了。  “八字还没一撇呢。”孙家强红着脸说道,“她…小铁她就是,就是觉得我挺厚道的。她捡来的甘草收拾的挺干净,我就给顾叔建议给个实在价。”  小铁?  李龙顿时就想到了光头强演的某部大电影。  想想也是,回族是有姓铁的。  “叫什么名?”  “铁兰。”孙家强笑笑,“十九岁,小学毕业没上初中。两个哥哥一个弟弟,父母都在,就在东面的实验站边上。家里地少,所以就出来搞一些副业。”  情况摸的挺清楚啊。  “那你对她的印象怎么样?”  能给孙家强送饭,说明对孙家强印象很好,看上了。现在就看孙家强的意思了。  “挺好的。”孙家强红着脸低了低头。李龙虽然比他年龄小,但一来是他老板,二来他落户工作的事情都是李龙办的,眼下李龙这么问,就跟家长盘问找对象的事情一样。  “嗯,那就先发展着。找对象不光要看对象的情况,还要看她家里的情况,看她父母家人的态度。除非你以后准备断亲,否则的话,这一点肯定是要注意的。”  孙家强点点头,不过看表情,李龙知道他没听进去。  这时候的年轻人和后世二零年之前都差不多,以为自己在爱情方面能克服一切困难。  真等到谈婚论嫁了,才发现原来越不过去的高山是一座又一座。  下午李龙看到了铁兰。  一个衣着过于朴素的女孩,相貌挺清秀的,有点瘦了,衣服和鞋子上都有补丁。李龙一看,略微摇了摇头,看样子有点复杂。  因为跟着她一起过来的,大约是她哥,明显衣着就整齐的多,不光没补丁,看着还挺新,脚上也不是手工布鞋,而是一双球鞋。  铁兰的哥明显和这边几个二道贩子比较熟,进院子后就和那些人聊着,由铁兰提着筐子在排队。  这次他们卖的东西不是甘草,而是半筐子铜钱,这玩意儿可不轻。  铁兰每排前一名,就提着筐子挪一步。她那个哥哥一点帮忙的意思都没有,就在那里纯聊天。  这不是来卖东西,是来监督妹妹干活的吧?  李龙看着都觉得有点过了。  不过他也没过去帮忙,这种事情,除非自己有反抗意识,否则的话外人是帮不了的。  自己当包子,就别怪别人想拿捏你。  扯远了,主要还是要自己有抗争意识,不然的话,别人想扶是扶不上墙的。  当然,这个也要看孙家强怎么处理了。  李龙记得上一世经常听人说,不要轻易干涉别人的因果,不然容易被反噬。  他自然不会轻易开口说什么。  等女孩到门口的时候,孙家强出来帮着提着筐子进去了,提进去的时候他还冲着外面女孩的哥哥喊了一声:  “铁金兵,这么重的东西,你怎么不提?怎么老让你妹妹提?”  那个铁金兵可不敢得罪孙家强,急忙陪笑着说:  “嘿嘿,其实我提了一路的,就是到院子了,想着没几步了嘛…”  孙家强为铁兰出头,是好事,有担当。  但是,眼下只是简单的。他真要娶铁兰的时候,那时候困难才多呢。  不过要看后面发展,如果孙家强决心下了,有这个想法,到时李龙肯定是要帮着忙的。  麻烦一点也就麻烦一点,谁让孙家强能干呢?  对于李龙来说,这事只是一个插曲,他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要做。  对于孙家强来说,铁兰的存在,是枯燥生活中的一抹光彩,感觉时不时的能看到她,能收到她送来的一些东西,生活也变得精彩充实幸福起来。  虽然是秋天,但人类生命的季节并不像非洲大草原上的野生动物那样执着非要赶到春天,秋天或者冬天,也是可以的嘛。  当然,李龙没管那么多,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白修名打电话过来了。(本章完)  请:m。llskw。org  九百零一章李龙判断失误,打瓜子又值钱了?  (今天只有一章)  白修名是算着时间点打电话过来的,打瓜籽儿原料其实还是有的,只不过平口的那种打瓜籽儿在消费者那里认可度更高,因此他想从李龙这里多收一点。  白修名他们食品公司是有自己的固定原料供应户的,但自从从李龙这里拿走了几十吨的平口打瓜子之后。市场占有率一下子就提了起来,经销商经常打电话催货。  但说实话,他们的那些原料供应商都说了,这个压平的打瓜子他们提供不了。倒也不是不能压平,主要是在他们看来太麻烦了,明明可以从打瓜里把籽儿掏出来晾干,直接卖钱的,多那么一个步骤,费那事干啥?而且还可能担风险,压不好,直接把大瓜子儿压碎了,这损失算谁的?  虽然食品公司那边给原料供应商也说了,只要他们能把打瓜子弄平,价格可以好商量,提个块八毛的都行。  但是那些原料供应商可不像李龙两世为人,后世见过类似的东西,所以敢搞。他们压根就觉得这玩意没有必要,所以就拒绝了。  因此白修名觉得还是从李龙这里入手吧。  “白经理我跟你说啊,我们这边打瓜收货还得至少半个月。不过花葵也快要收货了,你们要不要?我们北疆这边的花葵花籽儿,个大饱满,日照时间长,籽儿特别香。”  花葵的价格可比不了打瓜子。本地的粮油公司粮食局,收花葵花籽的价格基本上就在七八毛钱一公斤。二道贩子收的稍微高一点,但也不会超过一块,差不多就是在八毛钱到九毛钱。  一亩地的花葵收一百七八十公斤。折下来就是一百五十块钱的毛收入,比去年收打瓜子差远了。  李龙就参照打瓜子这一例子,觉得北疆的花葵花籽的市场太小,所以价格起不来。内地市场大,价格应该就会高一些。  “花葵?”白修名想了想说,“花葵花籽儿可不值钱。我们这边产量也大,一公斤最多就是一块多钱,质量特别好的,最多也就两块。”  “你放心,质量肯定特别好!”白修名给出的这个价格倒是让李龙有些意外,如果能到一块五,那这个花葵种着就值了。  其实按李龙的想法,哪怕是一块钱也比在本地卖的要强一些。  白修名其实是不怎么想没花葵花籽的。在他看来打瓜子压平这玩意李龙能搞,还是挺有特色,毕竟自己所在的食品公司原料产地都没有货。这花葵花籽有啥搞头?这玩意本身也是平的呀,没什么特色。  “行,那等到时候我收打瓜子的时候过去看一看。”白修明,“今年的打瓜籽儿,数量应该不会少吧?”  “这个你放心,数量肯定不少。”李龙能听出来白修明的重点还是在打瓜子上,他便说道,“不过还得等一段时间,现在地里的瓜还没熟。”  “那行,我半个月以后过去。还是那句话,咱们上一次的合作不错,所以这一次希望会更好。价格上肯定让你满意,但这个产品你一定要优先考虑我。”  “放心放心,肯定先给你留着。”李龙笑着说。  白修名的担心并不是多虑,他这边打完电话没几天,董志超那边和叶兰兰两个就再次动身了。  今年炒货厂这边因为一开始的判断失误和销售那边隐瞒情况,导致原本已经占据的市场,又被白修名他们的食品公司给抢走了。  这件事情事后分析一下,炒货厂的领导层们挺生气的。明明是大好形势,却被自己部下的那一顿乱打给搞坏了,这显然是不能容忍的。  所以在打瓜即将收获的时候,他们让董志超带着叶兰兰过来到北疆找李龙,想要再次采购一批压平的打瓜子。如果可以的话,直接把这边的货全部买断最好。  董志超其实还是有点抹不开面子,所以过来之后他先找到了州联社。  和白修名不一样,董志超以前是在北疆呆过的,知道这边的社会架构和组织情况。李龙当时打的可是县供销社的名头。所以在他看来,他不去找李龙而是找李龙的领导才是明智的,只要把领导那一层关系打通了,那李龙只要在组织内部必然是会听领导的话。  转了几层关系,董志超还真找到了州联社的一位副主任。  听说董志超想要购买打瓜子,那个副主任直接就说,现在还不是季节。  董志超当然知道现在不是应季,他就解释说,夏天州联社卖出去的那几十吨大瓜子里面他买了有十吨。  现在就是希望和供销社订上一个长期的销售合同。  那个副主任自然开心了,这不是送上门来的业绩吗?  去年收上来的打瓜子滞销一直到今年才卖掉。  如果今年早早的能把合同签掉,供销社给下面的分社下任务就可以,不用顾忌的收购打瓜子了。  这个副主任很干脆的同意了,毕竟董志超拿出来的可是五十吨的合同。  不过他在合同上特意注明打瓜籽要全部是压平的,没有乔掉的。  那个副主任也是懂行的人,看了这个合同之后,急忙摇头:  “这怎么可能?打瓜籽儿从打瓜里掏出来之后,它本身就有平的有乔的,怎么可能都是平口的?”  “今年夏天我们从玛县的那个供销社叫李龙的那人手里买到的就全是平的呀。”董志超说,“他那些打瓜子就是从你们库房里出去的,包括后面他卖给别人的四十吨打瓜子也都是平的。”  这个副主任心想还是我记错了?  他立刻把当时负责采购打瓜子的人叫来问一下。  “没有没有,收来的打瓜籽平的乔都有啊。”  董志超就有点麻爪,和他想的不一样呀。他再次确认,自己和另外一家食品公司收到的货都是全平的大瓜子。  那个副主任也有些意外,这是怎么个情况?  李龙把那几十吨的打瓜子处理掉的事情,只有钱主任知道。几十吨打瓜籽而已,对于钱主任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所以也没有必要在会上说。因此这个副主任并不知道这个打瓜子是怎么变平的。  这个合同最终没有签成。  州联社的这个副主任还挺遗憾的,有点可惜了。但要把几十吨打瓜子弄平,他没有这个能力。而且李龙明显是钱主任的人,他也不好去主动过问。  董志超和叶兰兰从州联社出来之后,还是有些不死心,他们直接跑到了种打瓜的农户那里,想要从他们那里收全是平整的打瓜子。  除了四小队之外,其他地方种打瓜的没有人知道的或者没有人有这个意识也没有人有这个经验,去把这个打瓜子弄平。  所以董志超和叶兰兰两个再次碰壁。  无奈之下,他们最后只能再跑到玛县去找李龙。  去了收购站,董志超陪着笑脸问顾博远李龙的去处,顾博远给他说李龙不在。  董志超还以为李龙是对他避而不见,躲着他呢。  但是他也不知道李龙的家在哪里,就只能厚着脸皮等着。  李龙是真的不在,他现在是在奎屯农机厂,正和杜厂长商量着订两台机器的事情。  “你说的那个中耕机,我们已经生产出来了,说实话,卖的不如这个收割机。”杜厂长有些不太满意。  “那肯定不如收割机啊。”李龙理所当然的说,“中耕机是五六月份开始用的,你七八月份生产出来,能卖的好才怪呢。  这玩意要看明年,而且你得推销啊,你不能说生产出来就放在厂子里等着,有人慧眼识货,专门跑到你这里来买。”  “我们也推销了的。”杜厂长的脸有点红,“在附近的农村,我们是开着带着中耕机的小四轮拖拉机过去给人家看的,那些过来买收割机的,我们也给他们推销了。”  “你们应该直接把这个中耕机拿到石城农机厂或者是自治区的农机厂那边搭配销售。”李龙很明显的就感觉到杜畅畅他们所谓的推销,其实真的就不会起什么作用,他随口说,“在那边设一个常驻代表都可以,给人家厂里面给一定的返款,比如卖一台中耕机给他十块钱,这样买拖拉机的人看到你这中耕机,说不定一块就买了。”  后世的捆绑营销放在现在说实话,就算是销售的新鲜路子了。  杜厂长琢磨着这事还真能行。他们厂子虽然现在已经有点小名气了,但和那些生产销售拖拉机的大厂比差的远。而且其他人来这里主要是买收割机,为的是在收割季能挣点钱。让这些人买中耕机,还真有点难为他们。  “我们试一试。”杜厂长在听劝这方面没得说。  “上次我让你帮我研制的那个压平瓜籽儿的机子,再给我生产三五台。”李龙在给杜厂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可行性建议之后,立刻就提出来了自己的要求。  “三五台?原来那一台用的挺好吗?”杜厂长有些好奇的问。  虽然现在厂子里的产能紧张,但说实话,腾出空来给李龙生产三五台那个小机器还是没问题的。  毕竟李龙算是给他解决了大问题,这点面子肯定要给。  “很好。”李龙给了肯定的评价,“效率很高,用着很方便。”  “那行,我把人抽出来给你搞,差不多一个星期吧,一个星期之后你过来拿货。”  “好的,那我一个星期以后过来。”李龙其实是可以打个电话就把这事说了的,他过来还给二哥李安国家里送点东西。  自己家这边日子过得好,自然会想着让家里人过得都好。  李安国家里自从换了大院子之后,生活的幸福感升了不少。虽然还背着一些债务,但因为没有其他的开支,所以存起钱来也是挺快的。按李安国的想法,两三年之内就能存够还给李龙的钱。  之后就是无债一身轻,因为不需要在赡养老人上面付出多少,所以压力很小。  其实在兄弟姐妹之间,老大难,老小难,像李家这样最轻松的反倒是中间的。  老大要承担代替父母抚养兄弟姐妹的责任。老小子承载着家里的希望,反倒是中间的像李安国这样的,既不用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也没有关于家庭希望的寄托。  虽然不怎么受关注,但是也不用承担太多的责任。  上一世的时候,李建国这边会很关注李安国一家的生活情况。宁可自家少吃点细粮,也要支援一下兄弟。  这一世李龙也是,想着自家发达了,再怎么说也不能让自家的二哥过得过于寒酸。  总的来说,李安国一家不管怎么着,过的都还可以。  毕竟属于工人阶级,吃商品粮的,比普通的老农民还是要强的多。  两世为人,李龙对二哥一家的感情都不算特别深,所以在给二哥家拉了物资之后,吃了顿饭,然后就回玛县了。  李龙没想着董志超会过来找自己。  不过既然来了,也不可能真的躲着不见。  所以董志超带着叶兰兰再次来到收购站的时候,李龙就在会客室里见了他们。  “小李同志,咱们之前有挺大的误会,说实话,虽然你这个收购站小,但是搞得还是有模有样的。”董志超虽然有求于李龙,但是语气里还少不了端着架子,哪怕是有求于人,还带着点居高临下的感觉:  “我跟你说呀,你要走精品路线,不能什么都收啊。”  叶兰兰见董志超忍不住说话,便拉了他一把。  董志超还有点不自觉,还想再说。  孙家强把茶端了进来,给每个人摆上,也算是打断了董志超的话。  李龙笑着说:  “董经理,叶助理,你们这趟过来有何贵干?”  虽然知道李龙是明知故问,但董志超也明白过来,自己现在是有求于别人,再摆着居高临下的架子,这生意可能就真做不成了。  几十年商场浸淫,他不说能屈能伸吧,至少省时度势,在这个话语之间还是能分清的。  听完李龙的话,董志超心念电转,直到知想要压住这个小伙子是不太可能了,便立刻转变了策略,笑着说道:  “小李同志啊,咱们也算是老的合作伙伴了。上一次合作很愉快,所以这一次过来咱们想的是能够重续前缘,加深合作。”  “董经理,我这里挺忙,咱们说点实在的吧。”李龙反倒一点面子都没给,说道,“你们想要什么?”  这么直白的问话,让董志超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扭头看向了叶兰兰。  叶兰兰的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说:  “就那种压平的打瓜籽儿,我们想采购五十吨。不知道李老板能不能提供这么大的量?还有就是今年的价钱也可以好商量。”  李龙笑了。这真就在他的预料之中,真的算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自己把打瓜籽压平之后销往董志超和白修名的厂子里,经过他们的加工,再销往市场,肯定是被大众所接受。  不然的话,白修名和董志超也不会都过来找自己要原料。  看来自己找杜厂长订购打瓜子的压平机是明智之举。  当然,已经答应了白修名的事,他在这边只能对董志超说声抱歉了。  “董经理,对不起啊,我已经和另外一家厂子签订了合同,这打瓜子要优先供应他们,而且人家给的价格比较高,我也不好拒绝。所以实在不好意思啊,咱们以后有机会再合作。”  就这几句话气的董世超想骂人。  不就是人家给的价格高吗,何必说这样冠冕堂皇的话呢?  其实他在过来找李龙之前,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之前李龙是求着他,让他帮着收这些打瓜子,给的价格真的不高。他也没看上这些东西,毕竟那个时候作为采购部的经理,不说呼风唤予取予求吧,至少可以说是手握大权,掌握着很多人的生杀予夺。  所以当时对于李龙的那种轻慢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不过没想到世易时移,现在轮到他求到李龙头上了。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从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以前他是爷爷,别人是孙子,现在换了个位置,他就受不了了。  “对不住啊,董经理,叶助理。”李龙摊开双手摆了摆,“暂且不说现在打瓜子儿还没压出来,就算压出来了,我们也已经有了优先的客户。  人家那边早早的就已经预定好了,也是五十吨的份额,我们就算是把附近方圆好几个县的产量都加起来也就这么多吧,所以实在不好意思,只能和你们说遗憾了。”  “我们可以加价!”叶兰兰知道董志超肯定不会说出妥协的话,但这一次过来,厂子那边已经说了,一定要把这单生意做成,所以她忍不住抢话说,“李老板,一公斤压平的打瓜子三块钱,怎么样?”  李龙笑了。  他都没有说话,叶兰兰就知道自己给的价格低了。  但是再高的价格,她就没有这个权限了,叶兰兰扭头看向了董志超。  董志超也不是傻子,知道这个时候哪怕价格提高一点,也需要支持自己的部署,就算李龙这时候算是讹诈,那也得认。  “三块五怎么样?”董志超的话掷地有声。  “董经理,我也不怕告诉你,别人给我的价就是三块五。但是同样三块五的话,我可以卖给他,不会卖给你。人家在关键的时候支持我了,在这个时候我肯定会先挺他。”  李龙的话让董志超感觉自己的脸火辣辣的。  虽然明明是自己当时的判断失误,决策出错,但真的让李龙说出来,董志超却有点小恼羞成怒的感觉。  他真想一拍桌子,一走了之。  大不了不买了!  然而从这几天走访几个县市的情况让他明白,想要买这样的打瓜子,还只能找李龙。  别的地方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要让这个小伙子好看!  但现在只能忍气吞声的去求他。  “小李同志,你说的那一家他采购了多少?剩下的我们还用三块五来收,你看我们能剩多少吨?如果不行的话,那我提高价格!”董志超知道这一趟过来,如果不带点东西回去,自己这个采购经理的职务估计也难保了。  李龙乐了。  这个主动权抓的真不容易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