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修名过来的时候是上午,李龙刚好闲着。 这段时间收打瓜籽收的比较多,梁大成几乎每天都人来回拉两三趟才行,不然的话,库房里堆的就太多。 拉的多赚的就多,不光是他,陶大强他们也非常的开心。 原本想着顺带帮忙的意思,谁能想到在家里用那个机器压打瓜籽,赚的钱不比割麦少! 白修名是直接带着卡车过来的,三台卡车! 李龙倒是有些意外,他想着这两天白修名要再不来的话,等到董志超他们把花葵和打瓜籽都运走了,然后再过来,碰上就不好了。 万一没碰到,董志超他们来拉了两趟,那自己给白修名留的瓜籽就不够了。 当然,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李龙肯定是会给白修名留下足够的打瓜籽,只是会和董志超他们费一些口舌而已。 “直接开车过来?”李龙笑了,“这次买多少?” “你仓库里有多少?”白修名也是财大气粗的问道。 “你这三卡车,拉上三十吨应该不成问题吧。”李龙笑笑,“麻袋可以撂高一些。” “你有三十吨现货?”白修名有些意外,“有的话我自然愿意拉走三十吨了。” “我现在库房里可不止三十吨,你要再不来,我就找地方给你打电话了。”正好没人来卖打瓜籽,孙家强也在前面,李龙没叫他,而是带着白修名进仓库里给他看货。 “嗨,真不少!”白修名看着大仓库里撂的整整齐齐的几百个麻袋,感叹着,“都是平口的?” “那当然,干净的很,你一袋袋检查!”李龙很自信。 “自然是要检查的,那咱们现在就开始?三十吨可不少,得折腾大半天啊。” “没事,我看你带的人多,正好过来帮忙。咱们两个就看秤看打瓜籽就行。”白修名不光自己过来,每辆车还配了两个短工帮着往车上装,这样方便。 “好。” 卡车直接堵在仓库门口,磅秤放在门里面,里面有人拽袋子过来,倒在磅秤上的筛子上,白修名和李龙两个就直接看打瓜籽的质量,同时看秤的数字,记录。 李龙让一个人到前面给孙家强说,如果有来卖打瓜籽的,告诉一下他们今年上午暂时不收货。 毕竟忙不过来了。 孙家强这边才应了一声,然后出去准备给外面排队的人说一下,便看到铁兰花推着自行车过来了。 自行车上这一回只有一麻袋打瓜籽,让他有些诧异的是后面竟然没跟着铁金兵。 “今天不收?”铁兰花有些意外,“为什么?” “因为李老板今天有事,里面有客户过来,他正在出货,没时间。” 铁兰花听了这话,有些失望。 顾博远在里面看到了,他也想帮孙家强一把,说道:“小孙,你给她说,如果实在想卖的话,那就在后面排队,一麻袋的事情,咱们在这里也能收。” “好。”孙家强急忙应了一声。 其实铁兰花也听到这了话,她立刻高兴起来,然后把自行车撑着放在一边,自己就排在了队伍最后面。 李龙收打瓜籽的价格比较公开透明,但卖多少这些人并不清楚。 有些人,像范明程这样的非常想打听一下,但打听不出来。李龙肯定不会说,顾博远和孙家强自然也不会说了。那些口里来的客商根本不会和他们打交道——他们很清楚,他们想要的东西只有李龙有,没必要给李龙添堵。 三十吨打瓜籽,连检查带装车,整个一上午忙着过去了,中午饭还是轮换着去到国营食堂里吃的。 李龙这回一次性就收入十万五千元——虽然是毛收入,但也几乎算是今年收入最多一次了。 贝母那时候好像也有差不多的? 反正很震撼。白修名给的是现金,李龙不得不在白修名他们离开后,开着吉普车带着钱去了银行。 吉普车里放着枪——虽然在县里,抢劫的可能性太少,但不得不防。 银行里的人见多了李龙拿着大量的资金过来存钱的,也差不多习惯了。所以李龙一来,好几个人一起办理起来。 李龙算是县里的大客户,这服务态度明显是不一样的。 存了钱,拿了单子之后,李龙算是放下心来。 下午正常收打瓜籽,也就是他精力充沛,比普通人要好的多,不然这样还真受不了。 晚上,四小队的门市部里,白球卡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跟前,喝着啤酒谝着传子。 眼下麦子收了,打瓜卖了,就剩下苞米还没收回来。 慢慢闲了下来,手里有了闲钱,就过来一起喝个啤酒。 “白球卡?你们家的打瓜籽卖给谁了?” “还能卖给谁?李家啊。”白球卡对着瓶子喝了一气,放下瓶子说道,“别人能收得了吗?” “我记得你前面不是吹牛说要卖个高价吗?怎么也卖给李家了?” “李家出的就是高价啊?”白球卡一点也不为自己前后做的事情不一致而脸红,他说道,“二道贩子给的价比李家还要低,我为啥不卖给他们家呢?” “那你明年种不种了?”又有人问。 “种个屁,明年种花葵去,花葵好歹收的人多,而且价格也不低。”白球卡又喝了一口啤酒,等了一会儿,打了个嗝,然后才说,“种起来也简单,哪有打瓜这么麻烦?” 是啊,打瓜籽的价格掉了,收获麻烦,不如花葵方便。 “我听说赵家人的打瓜籽,卖了一块五?”有人问道。 “人家把打瓜籽压平了卖的,自然价格高了。你们又不想干活,嫌麻烦,又想卖高价,怎么可能呢?”有知道内情的人说道。 是啊。压平瓜籽这件事情,李家人早就说过,去年和前年卖高价的,都是因为瓜籽压平,处理的干净。 今年因为价格低,没人愿意出这个力,现在看到别人赚了钱,就眼红了。 但有什么办法呢?干同样一件事情,总有些人赚钱,有些人眼红。 李建国这边正在盘点今天的收获。 一天就收了五吨多瓜籽,其中有一吨多是压平的,剩下的都是正常干净的,还有三吨多让他退回去的,收拾的不干净,他没要。 李龙当时说的很清楚,自家收这个就是给这些人兜底的,不是扶贫的。想要赚钱就不要嫌累,嫌累那就别怪他不收。 算完账,看着都能对得上,李建国合上本子,也感慨起来。 这才过了几年,才吃饱饭几年?就开始嫌累了? 想当初李龙刚过来的时候,自己为了赚钱,徒步往石城跑着去偷偷做小生意。 那时候干这个的可不是自己一个人。 那时候咋就那么能干呢?怎么到现在,就感觉受不了了?要是换成他,知道压平的比普通的高五毛钱,那就算是晚上不睡觉也要把这活干了把这钱赚了啊? 这边李建国刚把收来的打瓜子结了账,那边院门外拖拉机就突突突的响起来。 陶大强和谢运东两个人开着拖拉机过来了。 李家院子里现在停不下那么多拖拉机,两个人把拖拉机停在院门外熄火,下车往里走的时候还说着话。 陶大强对谢运东说:“运东哥,这回如果不够一拖拉机的话,你就让给我呗。” “那可不行,不管多少,咱两家一人一半。”谢运东笑着说,“这钱也要一起挣才对嘛。” 有了瓜子压平机的存在,现在压平打瓜子最费事的,只是需要把瓜子泡着,泡软了之后人守着机器就行了,这边倒进去那边机器自动铺平压平倒出来晾干就行了。 当然泡水的时候也要从里面挑拣出瘪籽儿,晒干之后也要扬一扬,把里面的石子给扬掉。 对于经常干农活人来这说真不算啥。一公斤一毛钱,一天弄个一两吨跟玩似的。如果只是李建国从这里收的这些打瓜子还真不够这几家人分的。 也就是梁大成从县里每天不停的往回拉大瓜籽儿,才算是够用。 “你俩过来了?”李建国笑着说,“正好,家里炖了鱼汤,一起吃点。” “不吃了,不吃了。”谢运东急忙摆手,“把今天收的打瓜子拿走回去晚上泡上,明天早上就可以压了。老李哥,今天收了多少呀?” “今天收的可不少,有五吨多,够你们两家干的了。” “还有俺家哩!”匆匆赶过来的贾卫东把马车停在门口,高声喊着,“老李哥,别忘了还有俺家。” “行行行,都有都有。” “卫东,这一回打瓜子儿的活干完你家这拖拉机也就能买了吧?”谢运东问,“这回可不少挣吧。” “那也赶不上你们呀,你们这拖拉机都开了一两年了。”贾卫东摇摇头,谦虚的说,“到时候我要去买拖拉机,你们俩得跟着,给我参谋参谋。” “没问题,肯定没问题。”陶大强笑着说,“要不要买个大家伙?我看二十八大轮胎还带着驾驶楼,那开得多威风,拉的更多。” “拉的多有啥用啊?又不能犁地。”贾卫东说,“我看你们买的这个就挺好。” “现在有马力大的小四轮了。”李建国插了一句说,“我家买的这个十二马力,现在有十五马力的。个头稍微大一点,价钱贵个一千多块钱,但是力气大呀,后面的悬挂架也更方便些。 小龙说,现在出来一种中耕机,小四轮拖拉机后面就能带,明年种地除草的时候,用中耕机一锄就省了好多事情。” “这倒挺好的呀。”谢运东说,“葵花地苞米地里除草真是太烦人了。有个机子能除草的话,省事的多。” 说笑之间,三家已经开始用磅秤称打瓜子儿,然后往自己家车上放,称的时候他们自动就把重量给记了下来。这记得数量李建国这里有一份,他们自己那里有一份,到时好对账。 拖拉机装的多,马车装的少,贾卫东拉走一吨多,剩下的让谢运东和陶大强两人分完了。 李龙弄回来五台机子,加上原来的一台一共六台。 李家这里放了一台,除了这三个人外,有一台在梁文玉那里,一台在陆英明家里。 梁文玉那边每天是从收购站拉打瓜子压平晒干弄好之后再拉回去,他自己有拖拉机,干这个活没问题。陆英明就在李家对门,拉打瓜籽更方便,其他三家其实都没他家拉的多。 李龙现在是本钱充足,收打瓜子的时候,再不像当初收贝母那样需要阶梯性的投入。所以收多少之后基本上就是实打实的除去成本剩下的利润,算一算,每收一吨有两千多块钱的纯利。 到九月下旬的时候,来收购站这里卖打瓜子的逐渐少了,原本一天也能收个三五吨七八吨的,现在一天就是几百公斤,偶尔能有过一吨的。 中间董志超和白修民又各来了一次。两个人来的时间间隔有个五天左右,李龙猜测他们之间可能说好了的,互相不见面,但其实都知道对方的存在,来李龙这里买打瓜籽也是错开时间,免得尴尬。 等到九月二十五号左右的时候,四小队那边的打瓜子已经收差不多,李建国那里就轧账,把帐本送到了李龙那里。 这一回白修名又拉走了三十吨的打瓜籽,董志超这边也不少,拉走了二十吨。 等到过中秋节的时候,董志超最后拉来了一次,拉走了十吨。 剩下零零散散,国庆节前后,李龙又收了五吨的打瓜籽。 这回董志超和白修名两边都已经说清楚今年不来了。再收货就到明年,就是说他们的原料已经储备足了。 李龙心想着这剩下的五吨打瓜子就只能存放库房,静待来年了。 这也很正常,毕竟他不是诸葛亮,哪怕是诸葛亮也做不到算无遗策。 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十月十号那天,来了一个陌生的客户,到收购站就直接说要买的平口的打瓜子。这时候收购站已经闲了下来,恢复了原来的节奏,顾博远和孙家强两个完全可以忙得过来,所以李龙就留在大院子里,盘点着这段时间的收获。 听说又有人来收打瓜子,李龙真的很意外,他跟着孙家强去了收购站,看到了这个陌生人。 这位是典型的南方人,一米六二三左右的个头,看着挺清秀,白白净净的,二十多岁不到三十岁的样子,打扮的像文化人,脸上随时带着微笑,目光里透着一股子精明。 “李老板是吧?你好你好,听说你这里有平口的大瓜子,我专门过来想买一些。”男人很热情,直接说明了来意,还做了自我介绍,“我来自川省,叫乔星,你可以叫我小乔。” 李龙心说小乔可比你漂亮多了,他笑着和对方握了握手: “乔老板你好,打瓜子我们可不多了,有个五吨左右吧,进去看看?” “好的好的。” 李龙带着这个乔星见到了后面的库房,拽过来一麻袋打瓜子解开袋口给他看。 “还真的全是平口的呀,洗得干净,不错不错,品质很好。”乔星满口的赞扬,他又看了两袋子,便不再看了。 “最后就剩这么多,如果你全要的话,我还可以便宜一些。”尾货便宜一点卖,这是常事,李龙是不想留着这些到明年,因为到明年就算是陈货了。 “价钱好商量。有个事情找李老板打听一下,你们这个打瓜籽儿是怎么压平的呀?这个是不是有什么窍门?” 李龙心说终于有人关注到这个事了。 这也是迟早的事,毕竟自然长成的打瓜子不可能都是平的。只不过人工压平比较费事,好些人不愿意做。 用机器来压平,可能有些人没有想到其中的关窍。 当然李龙也不可能直接就给这位姓乔的说,他打着哈哈说: “还能怎么着,就那样拿板子压呀。” “可是打瓜子不是硬的吗?硬压会压碎的?”乔星很好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 “刚从打瓜里掏出来的时候压。”李龙笑着说,“再问可就是商业机密了呀。你是来买打瓜子的还是来套问技术的?” “嘿嘿嘿嘿,就是好奇就是好奇。”乔星尴尬的笑了笑,“那这个打瓜子的价钱…” “三块五一公斤。”李龙脸上的笑容淡了一些,“全部买完的话,可以给你便宜五百块钱,就当是运费了。” 乔星最终拉走了这些打瓜子,给李龙付了一万六千块钱。 对李龙而言,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原本以为这些打瓜子是留着压库房的,没想到最终竟然卖完了。不管这个乔星是真心想买还是真心想打听压平机的事情,都和他没关系了。 接下来就是真正意义上盘点。 这一个打瓜机李龙一共收了一百零五吨,把所有的数量加起来,李龙自己也是吓了一跳,这数字可不少。 收打瓜子的成本基本上是在一块一到一块三之间,也就是总成本不到十三万,收入在三十六万左右,净赚二十三万。 付出的成本里面,除了谢运东等几家一共分了不到两万块钱的加工费和运费,李龙还给大哥留了一万块钱。 李建国开始是不收的,李龙是硬给了他。这段时间大哥也是忙坏了,收完打瓜子之后,又马不停蹄的收自家的玉米,然后交玉米和油葵的公粮,再开着拖拉机去犁地,播种冬小麦,看着瘦了至少三公斤。 顾博远原来和李龙说的是二八分成,但现在李龙的收入速度把他吓坏了,说死说活,只收了五千块钱。 李龙给了孙家强五百块钱的奖金,这个钱其实还有点填补他,让他买个院子添置里面东西的打算,他和铁兰花的关系越来越好,李荣想着可能到年底就能吃上两人的喜糖了。 总之一切来说,看着都像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谁知道后面有什么变化呢? 请:m。llskw。org 九百零八章这铁兰花,胆子够大啊 乔星走后,李龙就忙着给各家结账发钱。 十月十四号大清早,李龙去了队长许成军的家里。 “啥?你说你要放电影?” “嗯,这次收队里的打瓜籽我赚了一些钱,就想着给队里放几场电影。” “几场?”许成军愣了一下,“放一场就行了,还几场?” “嗯,放个三场吧。反正现在大家也差不多闲下来了,没啥活,晚上没啥事情,看看电影吧。”李龙笑着说道,“也算是个娱乐活动。” 许成军认真的看了李龙一眼,随即就笑了。 四小队每年夏天秋天都有来放电影的。这可不是一些人请过来的,而是文化宫那边的任务,相当于后世的文化下乡,要把电影带到乡村里去放,给广大农民带来文化方面的享受。 《地道战》放过,《画皮》也放过,《少林寺》也放过。 有喜欢看的,有不喜欢看的。但通常情况下,不管喜欢不喜欢看,这么欢乐的场合,大家通常还是会去的,哪怕不在意电影的内容,围着也热闹。 十月中旬晚上略有些凉,但也有个好处,就是没蚊子了。 晚上看电影的时候有蚊子是很讨厌的事情,看的时候还好一些,情节比较吸引人,蚊子吸血的时候也感觉不到,但等回去后就会发现脸上手腕上脚踝上都是蚊子叮的包。 当然,还有就是看完电影的地上会留下一大片的瓜子皮。这时候没那么多零食,所以垃圾倒并不算多,瓜子皮最多,花生壳都少。 和许成军确定了这件事情后,李龙就开着车去了文化宫。 四小队看露天电影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初。当时文化宫那边已经不再放了,毕竟电影里能看到的电影已经很多了,倒是有过来卖肥料的想要促销,就请了两场电影,顺便广告他们的肥料。 在李龙的记忆里,还真没队里私人请着放电影的,他这算是头一回吧,不算破天荒也差不多了。 转市场经济,文化宫这边也有这样的业务,李龙过去后,一位主任接待的他,听说他要请生产队里的人看电影,很是开心。 毕竟有人掏钱了——这年头,这个业务开展开,目前还没啥人请人看电影。这种事情,好像在玛县暂时不那么吃香。 毕竟大家的钱都是不大风刮来的——李龙除外。 “先放三部吧。”李龙没讲价钱,其实价钱也不贵,放一场五十块钱,对他来说真不贵。 李龙痛快的掏钱,这位主任也很配合,痛快的拿出一张手写的纸来,上面有表格,有放的电影名称,让李龙自己选。 大都是去年以前的电影,有些能追溯到十年以前去,太久远了。 李龙直接往后看,一直看到八四年的电影,他目光慢慢在移动。 咦?竟然还有这个片子,没听说过啊? 《肖尔布拉克》,一看就知道拍的是北疆伊犁片的事情,周里京主演的。 这算一部,虽然那些儿童小伙子不太喜欢看,但年纪大儿点儿应该会喜欢。 还有…这个了! 《高山下的花环》,据说是华夏战争片里,拍的最好的一部——之一,和《大决战》之类的没法比,但拍的非常真实,这种片子,往后四十年,不可能再拍出来了。 眼下两山轮战还没结束,看这个片子比较应景。 而且这个片子里,不少“金句”,还有一些意难平,是真的让人能记一辈子的。 “来,烈士陵园见”、“二百亿养了个狼崽子”、“靳开来不评功,天理难容”、“我看到了,哪怕只有一个,我也知足了”… 接下来,李龙就有点犹豫不决了。 是选《少林小子》还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前者的主演是功夫皇帝,不论人品如何,至少打戏的观赏性方面,在李龙来看,无出其右。再说有《少林寺》的加持,大家肯定是愿意看的。 后者是群戏,大丈夫和他的媳妇,那一帮子天地会的小孩江孩、小豹子大豹子,铁彪,坏人高明、变色龙等等,打斗的场景也非常的好看。 毕竟大都是有真功夫在身的。 嗯,最后李龙选择了后者,还是这个好。 一天一部,吊人胃口,他主要是考虑还有学生。眼下不是双休,就算周五开演,三天晚上只有周六孩子们能玩的晚些,所以天一黑就放,不影响学生们看,也不影响他们休息。 挺好的。 主任登记开票,确定了日期和地点后,对李龙说道: “放心吧,你们那村我们放映员去过,知道怎么搞,你回去后就通知吧,以后还想放的话,尽管来,入冬前还能放两场的。” 李龙拿着票又回到了四小队,把这个消息还得告诉许成军,让他通知队里的人,到时过来看。 放电影通常提前说一声,当天还要通知,快要开始的时候还会有通知,主要是尽量让大家过来看,不然等看不着又会报怨。 这两年四小队的日子好过了,钱多的就买台彩电,钱少的买台黑白电视也能看。家里有电视的多了,但咋说也没看电影热闹。 所以大喇叭通知过后,队里不少人都很开心。 有些小孩听到后甚至已经开始数着时间,而一些半大的姑娘小子则准备着炒瓜子或者黄豆了。 上面说过,这时候零食比较少,通常情况下就是带一些自家炒的黄豆油葵。 别看四小队种的那么多的打瓜,但几乎没人喜欢吃炒打瓜籽,有花葵的炒花葵,没花葵的炒油葵——其实油葵比花葵香,只不过油葵是黑色的,个头也小,用手剥麻烦,用嘴磕的话会吃的一嘴黑,不好看。 当然,能炒黄豆的就更利害,毕竟黄豆虽然硬,但香啊——李龙喝咖啡,就感觉那玩意儿的味道就是炒胡掉的黄豆的味道。 如果这时候谁带了一兜子爆米花的话,那他肯定就是全场最靓的仔了。爆米花需要等有人过来后,专门爆着。 四小队村民生活水平要高一些,所以爆米花的人会经常来。爆一缸子玉米是五分钱,一缸子差不多就是半公斤,加上七八粒糖精。 上一世爆米花的过来,一天能有十来个人就不错了。现在到四小队来,能排队,一天爆个三四十家没问题,有人能爆好几缸,毕竟大人小孩都能当个零嘴。 李龙给许成军通知完后就要走,许成军却把他叫住了。 “小龙,今年这打瓜籽和花葵都算赚上钱了,明年种啥你有啥想法没有?” “我能有啥想法?”李龙笑了,“你也知道我这几年都不种地了,马号那边开的荒地要不是有罗教授他们,我种的甜菜都收不到几吨。这种地的事情,我是不掺和了。” 他是真不打算掺和了。去年底和今年初,和大哥预测着这种打瓜肯定是赔的,所以种了花葵。这花葵的确是没赔,但实际上种打瓜的也没赔。 这事情都有个万一,今年种打瓜就有了万一。明年大概率白修名他们还会过来,至于到时打瓜怎么收,他也不好说。所以这个建议他是不给了。 “有些人给我说了,如果明年你还兜底收的话,他们还种打瓜。当然,种花葵也行,就看你了。”许成军抛出真实的目的。 “那我还真不好说,口里人过来收,那我就代收。”李龙也不瞒着许成军,“他们要不来,那收来的东西我也没地方去卖啊?这么个说吧,我不敢保证给高价,打瓜是能收一些的——要能收的话,不管是花葵还是打瓜,我能优先收咱们队的,但价格就不好说了。” 从后面那个乔星过来,李龙就知道,平口打瓜籽应该还是有市场的,只不过后面万一口里人研究出平口机器了,不来收了,那他也就没办法了。 他猜对方大概率是会过来收,如果口里也研制出机器了,那就只能是降价。所以他不保证价格,只能保证如果收的话,队里优先。 许成军没得到李龙切实的保证,这么一句含糊的话,他虽然不满,但也没办法。 主动权在李龙手里,他自己是没渠道的。 从许成军家里出去,李龙开着吉普车去了老马号。收打瓜籽这段时间,无论是队里还是收购站这边都够忙的,比收贝母的时候还要忙的多。 所以李龙打算宰几只羊,给几家分一下,好好的犒劳一下。 “宰几只?”老罗叔对李龙的话自然是没反对的,他说道:“羊呆会儿就赶回来了,这段时间地里草好的很,羊也上膘了。” 十月份,山里的羊陆续下来了,李龙打算过几天再去玛河的交易市场弄一批牛羊回来,育肥后年前再卖掉。 虽然赚的不多,但这算是冬天赚钱的一个路子,不能丢掉。以后可以发展的更广阔一些。老马号还有很大的空间,老罗叔他们虽然六十多了,但一个个干劲十足。 跟着李龙在这里干着,肉不缺着吃,营养能跟得上,那动作还真就不像是老人。四小队这方面是传统,毕竟等到三四十年后,杀羊宰猪翻肠子还都是六七十岁的人,就是上八十了,也一样能帮着处理一下下水。 能干着呢! “我算算啊。”李龙想了想,自家县里放一整只,大哥这里放一只,李向前一只,钱主任一只,跟着自己干活的谢、贾、陆、陶、梁家,加上梁文玉那里各半只,这就得宰七只羊。 老罗叔他们这里也要放一只羊。 “那就宰八只吧,慢慢宰,不急。”李龙说道,“我把人叫过来一块帮忙。” 眼下队里没啥活,冬麦都已经播下去了,今年播冬麦的活,李建国干了一半,王财迷干了一半。王财迷已经有了很严重的危机感了,但没办法。 他那破拖拉机现在已经严重跟不上时代了,就跟退休返聘一样。就这播种的过程中连坏了好几次,让人不停的抱怨。也就是因为队里一直是他犁地播种,许多人习惯了,不然的话,他还真就揽不上啥活了。 现在李建国也算是老拖拉机手了,小毛病啥的自己也能修。李龙给他整了两套供销社职工的劳保服当拖拉机职业装穿。 一开始李建国还不太愿意,说这么好的衣服穿着开拖拉机,弄的油丝糊拉的不好,李龙好说歹说劝着穿了。虽然现在那衣服上黄油啥的的确比较多,但像那么回事了。 毕竟这时候开拖拉机嘛,有几个干净的? 老罗叔这边收拾场地,李龙就开着吉普车去叫人。陶大强、谢运东、贾卫东和梁家三兄弟都来了。陆英明年纪大,李龙肯定是不叫的。活干了,到时给把羊分过去就行。 “你看看你,”人到之后,谢运东说道,“这从你这里赚了钱了,你还给分羊,这能成?没这个道理嘛,这羊就算我们买的…” “就是就是。”贾卫东拖拉机买回来了,心气正高,“俺几个净占你的便宜了,那心里能好受?” 陶大强没说话,就看着李龙。他是习惯了,李龙说啥就是啥,听着就是了。 “那可不是光让你们占便宜的。”李龙笑着说,“我给你们说啊,你们也知道我这主要就是住在县里面了。我老爹老娘还在队里呢。我大哥大嫂就不说了,我自家院子也在。等到冬天下雪了,如果我没赶回来,你们有空帮着去扫一下雪就行。家里有啥事,搭把手没问题吧?” “那还用说吗?肯定是没问题的啊。”陶大强说道,“龙哥这个你放心,冬天我们肯定经常过来的。” 其他人也都是这么说,其实原本他们也大差不差就是这么做的,只不过李龙现在郑重说出来,他们自然也就郑重的应下了。 杨老六把羊赶回来,李龙就挑了当年的羊羔子开宰。 他知道老娘和大嫂喜欢吃驹骊,所以就宰了两只山羊,剩下的都是绵羊。 老罗叔他们已经在院子里烧起了水,剥羊皮这活,李龙能干,其他人也能干,只不过没有李龙那么利索而已。 “小龙,你这剥皮子的本事真是厉害。”谢运东半只羊还没剥掉,李龙已经剥了两只了。 “嘿,山里练出来的。”李龙笑着说,“一开始也是剥的乱七八糟的,后面慢慢就可以了。” 上午宰六只羊,全部弄完都已经到中午三点多了。 这些人饭都是在马号这里吃的,吃完后就分羊。 羊皮就直接抹上盐在老马号这里晒上,晒干了收起来。李龙去给大哥家送羊之前,谢运东拦住了他,小声问道: “小龙,你知道不知道,咱们老百姓啥时候能买汽车?那玩意儿要多少钱?” “你想买啥样的汽车?”李龙问道,“现在口里有私人买汽车的了。电视上能看到的面包车得四五万吧,那小轿车得十好几万,要是大卡车,也得近十万吧?” “这么贵啊?”谢运东顿时就失望起来,自己存了点钱,原想着弄台汽车开开,现在看来差的远啊。 “现在咱们国家生产汽车的厂子还少,过几年就便宜了。” 天津大发,东北松花江,这两种面包车这时候应该已经面世了,但一开始产量供不上,肯定是会贵的。至于桑塔那,这玩意儿一开始就没下十几万的,有的等了。 不过李龙觉得谢运东本身也没想着买那么贵的车,肯定以面包车为主,能拉人也能拉货,方便。 去给大哥那里把羊送去,又拉着一只半的羊回了县里,拐到梁文玉那里,把半只羊放下,这才回了大院子。 杨大姐要看孩子要做饭,这只羊李龙就自己解了,他打算给孙家强那边放只羊腿。 这段时间铁兰花和孙家强的关系一直在进步,有些时候收购站下班了,铁兰花会留在收购站帮着孙家强做饭。虽然很快铁家人就会叫她回去,但这已经算是进一步了。 李龙觉得铁兰花也算是一个矛盾人物了。在那样保守的家庭里长大,但对于自己感情的表达却极主动。女追男这种事情在这年头真的不多。北疆在婚恋方面整体上算是比较开明一些,八十年代男女自己谈恋爱的不少。 但女追男还是少见。李龙能看出来铁兰花是真心喜欢孙家强,真心想和他过日子。这两个人中,孙家强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 好不好不说,只是不知道当面对着最终的那一步的时候,孙家强怎么去应对铁兰花的家人。 毕竟李龙就算没见过,也知道这一家人绝对非常的难缠。 这种事情,他肯定是不劝的。 当然,必要的时候给一些帮助是没问题的。 先看着吧。 李龙不知道的是,铁兰花比李龙想像的还要大胆,还要主动! 收购站下了班,顾博远过来吃饭,吃完饭李龙就提着羊腿和顾博远一起出了门,他去给送肉。 等到收购站的时候,顾博远先走,李龙开锁进门,他故意把脚步声加重了,等到屋门前推门的时候,发现门在里面扣着了。 他敲了敲门,喊了一声: “小孙!” “哎,来了来了…” 开门的孙家强,衣衫不整。 李龙有点懵——过了一会儿,铁兰花才红着脸出现在孙家强的身后,低着头不说话。 嘿,厉害啊! 请: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