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仙盘坐在落霞山外三里处的一块青岩上,面前悬浮着三枚玉简,指尖轻点,一道道混沌般的波纹缓缓渗入其中。
他没睁眼,但眉心隐隐有裂痕浮现,像是神魂正被无形之力撕扯。
半小时前他刚从一段记忆中抽身——那根被李凡随手靠在墙角的枯枝,竟在地脉震动时自行调整了角度,像一把锁找到了钥匙孔。
可越是靠近真相,越觉得脑袋像被塞进了一锅沸腾的浆糊。
“不求懂,只求记。”他咬牙,将混沌海眼波动的节奏原样封存。
第一枚玉简录下池水翻涌的频率,第二枚刻入老龟龟壳明灭的节拍,第三枚则捕捉了大黄狗低吼时那一瞬的共振。
这不是推演,是抄作业,抄天道的作业。
他不敢加一个字的理解,生怕下一秒就被混沌反噬成白痴。
玉简封好,他以传音符悄然送出,附言只有一句:“别用神识看,用耳朵听,像听雨打芭蕉。”
千里外,三位仙王几乎同时接到玉简。
其中一位刚打开就被震得吐了口血,连忙合上。
“这玩意儿跟活的一样,还带咬人的?”
另一位冷笑:“你拿神识硬闯,跟拿菜刀劈雷劫有什么区别?”
第三人没说话,默默把玉简塞进怀里,当晚就搬到了凡人村落,蹲在村口石磨边看老农喂鸡。
三天后,三人再度聚首。
“我试了。”第一位仙王揉着太阳穴,“闭眼,放空,假装自己是个晒太阳的懒汉。结果那玉简突然‘嗡’了一声,频率居然跟我心跳对上了。”
“我也对上了。”第二人苦笑,“但不是心跳,是饿肚子时肠子叫的节奏。你别说,那会儿我正蹲茅房,突然就觉得——混沌它……挺有规律?”
第三人最离谱,他在狗市蹲了一整天,就为了感受“狗哥的日常”。他说:“当我真把自己当条狗的时候,玉简里的声音突然变了。不是乱流,是无数条线在同时震动,密密麻麻,但每一条都清清楚楚。就像……就像一碗炸酱面里,每一根面条都自己会跳舞,可整碗面又没乱。”
话音未落,三人同时闭嘴。
他们意识到,自己居然在用“炸酱面”形容混沌本源。
“所以混沌不是乱。”第一人缓缓道,“是我们太急着‘看’它,它才显得乱。”
“就像李凡。”第二人接上,“他从不‘看’,所以他不怕。”
“他连‘怕’都不会。”第三人摇头,“前天他喂狗,米粒撒地上,有只麻雀叼了一颗飞走,他抬头看了眼,说了句‘还挺机灵’。就这么简单。”
三人沉默良久。
终于,第一人起身:“咱们以前总想‘参透’他,是不是错了?他不是藏着什么绝世功法,也不是在演高人。他就是……他就是李凡。”
“而李凡,就是混沌的说明书。”
消息传回玄仙耳中,他睁开眼,嘴角竟扯出一丝笑。
随即又皱眉——笑太明显了,不符合“深不可测”的人设。
他赶紧板起脸,继续打坐。
但仙域的风,己经变了。
越来越多的强者开始模仿李凡的日常。
有人辞去仙职,跑去凡间开饭馆,专门研究“炒糊菜的火候”;
有位女仙王天天蹲池塘边撒剩饭,记录鱼群抢食的路线,声称这是“混沌行为学”;
更离谱的是九幽魔帝,据说他偷偷养了只大黄狗,每天喂完还得问一句:“狗爷,今天吃得香不香?”
昊天仙帝没参与这些,但他下令:今后所有关于李凡的观察记录,统一归档为《凡人行为与混沌共振对照表》。
第一条写着:“李凡蹲下喂狗时,脊椎弯曲角度为37度,与混沌海眼波动初始相位一致。”
红尘女帝看完这份表,沉默半晌,提笔在末尾加了一句:“当吾等试图定义‘道’时,道己不在。而李凡从未定义,故道常在。”
这天傍晚,李凡正蹲在院里剥豆子。
豆子是早上从集市买的,便宜,皮有点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