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愣了愣。
“何事?”
“您不如学学唐太宗李世民,设个凌烟阁,把开国功臣的大功劳都记下来,让他们名留青史?”
朱小宝觉得这样或许能稍稍填补老爷子的愧疚。
老爷子眼里闪过一丝向往,随即又摆了摆手。
“罢了,别折腾工部了,他们修皇陵和皇宫城墙都没个完,再来个凌烟阁,更忙不过来。”
他心里门儿清,朝廷现在缺钱。
东海岸打了大半年仗,国库一直在缩水,去年的雪灾和地震,又让本就艰难的大明雪上加霜。
老爷子觉得,还是多存点钱靠谱,不能有俩钱就提前花光。
“哦!”
朱小宝应了一声,没再坚持。
朱元璋站起身来,叹气道。
“你接着批奏疏吧,咱去后宫溜达溜达。”
“行!”
老爷子走后,朱小宝翻了几眼司礼监的批红,对郑和道。
“去把内阁和工部尚书叫来。”
“是。”
很快,三阁老和工部尚书秦放就到了谨身殿。
朱小宝让郑和搬凳子给他们坐,四人受宠若惊。
朱小宝扫了一眼四位高官,问内阁。
“泉州、宁波的市舶司开港情况咋样?”
从三月起,内阁就主持开了这两个市舶司。
内阁阁老杨靖起身回话。
“回太孙殿下,新设的两市舶司已然启动运作,两地课税司的奏疏里提了,财政收入正稳步攀升呢!”
大明这两处新海港一开,不仅分去了交趾不少财政压力,还让浙江、福建的收入添了不少。
港口多了,外邦跟咱大明通商也更便利,花费也省了许多。
先前好些国家离交趾港太远,一路上的损耗实在不小,如今有了这新港口,可就省了太多事了。
朱小宝点点头,忽然问杨靖。
“杨阁老今年多大年纪了?”
杨靖闻言一愣,忙躬身回道。
“回太孙殿下,臣今年五十有八。”
朱小宝听罢,开口道。
“按大明规制,六十岁便可致仕,孤在想,把致士的年纪再往上提一岁,你们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