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最近可是没少辛苦。
“呵呵,我只是查缺补漏罢了,没什么辛苦的,真论起来,和想出内阁制之人相比,可是天差地别。”
宋濂颇为感慨的笑道。
对于内阁制他也非常惊叹,此制一出,日后朝堂文官格局,就完全定下来了。
他做的这些工作,只是在骨头上加肉罢了。
即便是这样,他都感觉消耗了很大心力。
他难以想象,那想出内阁制之人,究竟耗费了多少心力。
“呵呵,景濂兄,那等高人远非咱们能够揣度的,你不用妄自菲薄。”
刘伯温苦笑着安慰道。
和朱闲相比,众人皆是凡俗。
朱闲可以接连想出奇制,自己等人可以吗?
那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和朱闲比,就是自找不痛快。
“对了,伯温兄,话说,圣上最近变化太大了,可是和那位献出奇制的高人有关?”
宋濂和刘伯温并肩,信步而去,同时疑惑的问道。
朱元璋他是知道的,在军事方面,的确是当世无双的奇才。
但在国策与制度上,就稍稍逊色了,在接连想出奇制以前,朝廷全是沿用着元朝的制度。
所以也并非小瞧朱元璋,而是以他在国策及制度上的能力,绝对不可能想出摊丁入亩和内阁制这种千古奇制。
其背后,一定有一位高人指点。
虽然朱元璋从未正式承认过,但这近乎是朝堂众人的共识。
不过谁也不知道,这位高人究竟是谁。
“这个,你还是问陛下的好。”
刘伯温轻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