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是这里地主家的孩子?
要知道,如今百姓生活艰难,普通百姓家里七八岁的孩子都开始下地干活。
家里哪有闲钱,送孩子去读书?
起码宋濂没有看到过。
正常来讲,能读书的孩子,基本都是小康家庭。
但是仔细打量一番,好像不太对劲啊!
只见这几个孩子衣服上还有补丁,一副农家孩子的装扮,哪有地主少爷的模样?
好奇之下,宋濂走上前去:“小儿郎,你们都是这村子的?”
“先生好。”
几个孩童见到宋濂,都紧忙起身,恭敬行礼。
宋濂一看更为惊奇了。
农家孩子,哪里知晓什么礼节?整日在地里像个泥猴似的。
宋濂主管朝廷礼制,非常看重礼节,此刻见这几个孩童居然一本正经的向自己行礼,瞬间对他们颇有好感。
此刻一位稍大些的孩童,一板一眼的说道:“我等是朱家村人,不知先生来此,有何贵干?”
“哈哈,好孩子,不错。”
见这孩子这么懂规矩,宋濂顿时乐呵呵的摸了摸胡子。
“没事,老夫只是偶然经过此地,你们朱家村是有书塾吗?还有,你们都是同窗吗?”
普通村庄,可没有书塾,基本都是七八个村子,才共同开办一个。
“回先生的话,我们都在少爷开办的书塾里念书。”
“少爷?”
宋濂闻言,顿时一怔,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他还开办书塾?”
要知道,想要诱骗那些佃户的前提,就是佃户们不认字。
但是如今,教会了佃户孩子们认字,佃户不就能看懂那田契文书了,这还如何诱骗剥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