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杨思义像是虚脱了一般,瘫倒在地。
“那便传旨吧。”
“着刑部、督察院、大理寺,三司彻查空印文书一事,亲军都尉府前去各地拿人!”
“凡签发空印文书者,死!”
“各地布政使以下,左右参政、通判、县丞等,但凡参与此事者,不用禀奏,杀!罪行较轻者,可充军论处!”
朱元璋这番话说的轻飘飘的,但是听在群臣耳朵里,却是重如千斤。
有不少人,当场面如死灰。
朱元璋这简直是不计后果的做法。
要知道,参与过签发空印的官员,何止几百?
这是一件群臣心照不宣的事情,各地起码有八成官员用过此法。
如果真的按朱元璋的旨意执行,恐怕各地官员,差不多都在劫难逃啊。
但是这时,朱元璋言语间的威仪与血腥,却是让人不敢反驳。
因为他们知道朱元璋。
朱元璋越是淡然,就越证明,他心中的怒火,已经到了无以言表的地步。
此刻,他就像一座活火山似的。
谁敢在这时发表意见,那无异于点燃了火山。
那就不是“活腻了”可以形容的。
这朝堂,怕是要大变天了。
一旁的朱标眉头紧锁,他听完杨思义的话后,也能明白,此行虽然不合规矩,但也的确是官员们的无奈之举。
朱元璋这般行事,属实有点过了。
这。。。。。。可是要把大多数地方官员都杀一遍。
真的这样实施的话,各地起码会动荡三年。
要知道,那些地方官员大多都经历过战事,了解百姓疾苦,对于地方治理已经非常成熟了,其中不乏一些多有贡献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