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那些年。
去过首映礼的,自然也是在聊着这部电影怎么怎么值得去看。
加上媒体对于这部电影也开始一个个出现评分。
【南方娱乐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不仅是一部青春片,更是一部对成长和初恋进行深刻探讨的作品。
影片通过柯景腾和沈佳宜的故事,展现了青春期的懵懂和成长中的情感纠葛。
柯景腾对沈佳宜的暗恋,以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互相支持和鼓励,象征了青春期的矛盾与挣扎。】
【新浪娱乐:影片通过课堂捣蛋、补习功课等细节,唤起观众对校园生活的集体回忆,将琐碎的校园日常连缀成篇,配合空镜头、慢镜头的运用,营造出浓厚的怀旧氛围。
柯景腾的“幼稚”与沈佳宜的“成熟”形成鲜明对比,其绝对能称之为华语青春片的标杆!!】
【企鹅娱乐:影片以柯景腾与沈佳宜的“错位爱情“为轴心,解构了传统青春片中“完美初恋“的刻板印象。
教室窗台的阳光、课桌上的涂鸦、自行车后座的微风,这些符号化场景被赋予超现实主义的诗意。
柯景腾在婚礼上的“吻新郎“举动,表面是荒诞的喜剧桥段,实则暗含对“完美结局“的消解,青春最动人的地方,恰在于那些无法实现的承诺与渐行渐远的背影。
那些年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对青春的不同想象。】
媒体评价中,各类报纸对于那些年的评价分都挺高的。
特别是不少还拿着和恋爱通告相比,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也大差不差的说恋爱通告是比不过那些年的。
随着这电影的口碑一溜烟的好评,不少人也是开始留意到这部电影。
青春片,之前营销就已经是让不少人注意到了这部电影。
只不过之前的时候,因为一直都在碰瓷刘一菲还有恋爱通告。
这种碰瓷式营销,也是让不少人有些望而却步。
但随着各种娱乐周刊,微博号对于那些年毫不吝啬的夸赞之后。
这也算是让那些年的营销得到了不小的正反馈。
看着这上面的评价,杨蜜也是有些酸酸的冲着边上的白夜说道:“这部电影拍的真好,所有人都觉的你和师师更合适,而且她之后还会更火。”
而且
还踏入了自己最想要进入的电影圈。
这部电影越好,刘师师所吃到的红利就越大。
杨蜜是很清楚,后续自己和刘师师之间绝对是会有竞争。
两人的路线差不多,自己能演的,刘师师也能演,反之亦然。
所以在这情况之下,刘师师发展的越好,夺走自己的资源也就越多。
本来之前参加首映礼的时候,杨蜜就觉得这部电影很不错。
现在参加完首映礼之后,媒体一溜烟的都是对于那些年的好评。
这就和她想的没错了,其实很多时候演员不是看不出电影是好是坏。
她虽然知道,这个电影不会接触自己。
主要这是唐人的资源,自己要是签约了唐人,那还好说。
但偏偏自己爽约了。
这个电影是白夜和唐人一起投资的。
白夜做男主,那唐人这边自然也是推出了刘师师做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