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纳里乌斯发现这蕉叶可以抽出来丝,于是他就向维修斯家族买了蕉叶、蕉茎沤丝,没成想还真成了。
维修斯家族的女工织布工坊垄断了城市的织布业,利纳里乌斯尝试把蕉线卖给工坊。
维修斯高价买下了,并签了10年的合约,奖励利纳里乌斯的发明。
利纳里乌斯家就富裕起来了。
蕉被大量的种植,其他的纺纱工也开始制作蕉线,但只有利纳里乌斯获得高价合约。
曾有纺纱工想通过利纳里乌斯,把蕉线转卖给维修斯家族,但利纳里乌斯严词拒绝。
神话里有的是贪心不足付出代价的故事,维修斯确实不管事,但索菲亚是那么好唬弄的?
有钱的生活就是好啊!他们全家每天都要去大食堂里吃饭。
阿格里真托有两个大食堂,海港边的大食堂离他家还要近一些,但他坚持每天去维修斯庄园里的大食堂吃饭。
据说,维修斯是认为从世界各地而来的商船的商人和水手不干净,不想让他们去庄园吃饭,所以才在城里海港边建了一座大食堂。
利纳里乌斯是搞不清楚,又不是在同一个盘子里吃,怎么就会不干净,但既然维修斯都这么说了,那就一定是不干净。
你永远可以相信维修斯对食物的品味和对卫生的挑剔。
虽然城里的大食堂可以看到外乡人面对美食,但因为不会用筷子而急的抓耳挠腮令人发笑的样子。
利纳里乌斯还是愿意坚持多走一些路,去维修斯庄园吃饭。
清晨,他们全家拿着盖碗、筷子,一起向维修斯庄园走。
盖碗是为了适应这样的生活,而被市民广泛使用的餐具。
大食堂并不提供餐具,他们去食堂里吃好早餐,离开前每人再买一碗食物,用盖子盖起来带回去,晚餐就不用再来一次了。
利纳里乌斯家六口人,他们夫妻俩,加上大儿子、儿媳、孙女,小儿子。
在沿着海边的瓦莱丽亚大道上,不断和熟人打招呼,他们到了和维斯塔·马尼亚神庙紧邻的大食堂。
这座大食堂已经经过三次扩建了,为了满足大量来庄园里吃饭的市民的需要,食堂的第三次扩建移到了大道旁。食堂的门前的海就是海豚湾。
食堂非常的大,厨子、打菜的就有数十人,三十道食物排开,非常丰富。食堂里有可能有二百多号人,说话的人多,整个食堂都是嗡嗡的声音。
不断有人进来,有人出去,后厨里面食物一锅一锅地端出来,繁忙的不得了。
在食堂的一角,一群人手上端着碗的人,围在挂着一幅画的墙边,边吃边听一个站在石阶上的奴隶指着画演讲。
利纳里乌斯不差钱,给家人每人买了一碗羊肉面,端着碗也过去听讲。
墙上的画是一栋三层的公寓楼,这栋公寓已经完全没有罗马建筑的样子,但阿格里真托人对这种公寓很熟悉,因为庄园给奴隶们居住的三栋公寓就是这样。
“每个房间都有面向南边的窗,只要打开窗就能看到海。房门开在北面,对着大道。开着窗和门,风就会从房间里穿过。”维修斯家的奴隶说。
“楼下的食堂也会有这么多菜吗?”
“那肯定没有!6到9道菜吧。”
“差点意思,但如果食物可以保证和这里一样的水平,也还行。食堂是你们经营吗?不会是包给别人吧?”
“食堂是我们经营,公厕也是我们负责打扫。”
阿格里真托最让人难以割舍的就是这大食堂里的食物,只要吃到一次,你就会害怕以后吃不到了。
利纳里乌斯喝了一口飘着蒜叶的面汤,他原本住在隔壁城市,那年他来这里售卖亚麻线,拿了钱,看见食堂外有人端着个碗在吃面,他看人家把白白的面条吸进嘴里,吃吃得很享受,也忍不住奢侈了一下,买了一碗羊肉面吃。
当这滑嫩的面条吸进嘴里,鲜美的汤喝下肚,羊油从牙齿间的羊肉渗入口腔,他才明白活着是为什么。
后来他就背井离乡,带着家人来到这里居住。
“我投资后,一定能住进去吗?”
“不能,投资只是会给你分房租钱,总共才60个房间,参与投资的人摇号。”
这些事情利纳里乌斯都已经知道了,他过来是想听听有没有人提出新问题。
维修斯规定,只要超过7口人,就必须分家,如果不肯分家,那就身体和脑袋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