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没有经过市场验的智能手机,大家还是别轻易下手。”
“嗯嗯!”
“还是领航系靠谱,贵那么一点,却是完全两个等级的机器。”
“过来人的经验提醒一下,建议今年不买除了领航以外的其他手机,因为很多都是匆忙上马,可能存在重大设计缺陷。”
“还是让市场发酵一段时间,经过淘汰剩下来的,才算是质量达标。”
“说得对!”
“支持!”
“转发!”
“大不了加点钱,也不能买个糟心。”
“。。。”
网上舆论被带得飞起,给很多新入行的手机企业一记闷棍,一个个脑袋晕乎,但又找不到啥理由反驳。
因为自家产品的确有问题。
不过。
挣扎一下还是要的,于是,一个新兴手机企业官方发文。
“请大家冷静。”
“新企业的成长,需要大家呵护,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大家的支持,才能让企业有更多钱研发。”
“提供更好产品。”
“。。。”
洋洋洒洒,数以千字。
总之。
言外之意,是希望大家支持新创企业的产品,给其成长空间,宽容看待那些问题,不要一棍子打死了。
这本来没啥。
然而。
网友却不乐意了。
“说这话,你带脑子了没?”
“呵!”
“逻辑呢?”
“东西不好,还要我们买,然后你用赚我们不开心消费的这一笔钱,说什么投入研发,这还是人话吗?”
“承认问题挺诚恳,但解决方案一坨屎。”
“。。。”
这操作,很多同行都看乐了。
是。
可以这么想。
不能这么说。
虽然觉得消费者应该给新创企业大一点的宽容度,但这宽容度的建立,至少不是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卖个垃圾,却要消费者买单,说自己这样就有钱来升级产品。
同行们都这么想。
但就你敢这么说,倒是很有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