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甫又来到与之相邻的一栋厂房。
此时,经过离心提纯。
其丰度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三点六,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把一个个芯块装入长六米的锆合金材料套管内。
数百根套管,形成燃料棒组。
舒甫拿起一根。
掂了掂。
挺重的。
六米长的核燃料棒,不适合来一套棍法,施展不开。
山州深山这处铀矿的含量和储量都不错,开采也容易,不用往地下深挖,至于站在这片土地的辐射性?
也是极小。
一公斤铀矿的辐射量,和一块夜光手表差不多。
当然。
若是长期开矿的工人,还是需要注意一下防护。
眼前的都是燃料级。
武器级?
太麻烦!
以后再说吧,越往上提纯越耗时。
等先满足燃料级的储备后再考虑。
而随着生产的燃料棒越来越多,核电站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
东岛会是第一个,也算练练手,自己会全程参与。
因为工程量的确不小,若是按照地球的核电站周期,最短两年才能建设一座,那还是岛国创造的记录。
大多数基本要五、六年,有的长达十年,整个过程堪称马拉松一样。
论证。
设计。
审批。
立项。
开工。
修改。
各种因素下来,很多都是五年起步。
事实上,其中一半多的时间是在处理问题,或者有新想法加入。
没办法,建设周期长,代表期间很有可能有的技术获得突破,有更好方案,一下子,整个再论证一遍。
来来回回。
各种修改。
手续繁琐。
真正的建设时间,其实没有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