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皇帝陛下的谋略之深,思虑之远,绝非等闲人可以比拟的。
想到这里在场的文武百官不敢有半点迟疑,赶忙在那时朝着姬齐拱手拜道:“陛下圣明……”
那高呼声回荡在朝堂之上,来回响彻,经久不息。
……
而后,那从龙象府取出的属于天策上将的盔甲与令牌被宫人恭恭敬敬的送到了李射辕的跟前。
李射辕身旁的甲士代他接过盔甲,然后他自己拿起了令牌,并未穿戴在身,而就是这般提着令牌,直直的走到了李丹青的跟前。
百官沉默,姬齐眯起了双眸。
他们都抱着各种心思看着眼前这一幕。
只见那李射辕低着头以一种极为冰冷目光看了李丹青一会。
就像是在看一个毫无相关的陌生人一般,眸中不携带半点的感情。
好一会之后。
这位新晋的天策上将,方才用一种与自己的目光一眼冰冷的声音言道。
“这个位置,现在是不是该归我了?”,!
想要带着一个活人穿越边界着实太过困难,故而只有退而求其次,杀了此贼,将之头颅带会,祭奠我义父!”
此言一落,李射辕也不给在场众人去求证此言真假的机会,伸手拍了拍手。
随着响亮的巴掌声响起,明照殿的门口,两位身着甲胄的甲士端着一个巨大的木匣子出现在那处。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下,那二人迈步走入殿中。
李射辕也在这时走上前去,神情庄重的将那木匣子从甲士的手中接过,随即揭开了木匣子上的盖子,一颗头颅便在这时展露在众人的眼帘。
文武百官再次发出一声惊呼,那颗头颅他们看得真切,赫然便是当初随着李丹青战死的消息一同被带回来的百里帆的画像上模样!
“好!”
“好啊!”
姬齐在这时大声言道,第一次站起了身子。
“有子如此,李将军泉下有知,当可安息!”
姬齐这样说着,将手中的酒杯再次举起,大声道:“这一杯酒,当敬李射辕将军!忍辱负重一春秋,得报父仇,扬我武阳神威!”
百官纷纷起身举杯,同声言道:“敬将军!”
百官共饮,帝王举杯,这是难得的盛景。
但站在其中的李丹青却如置身长夜,形单影只……
只有高台上站在姬齐身旁的老太监不忍的看了他一眼,却不敢多看,只是一眼,便又赶忙收回了目光。
除此之外
便无任何在多看李丹青一眼。
在此之前,还有人担心不重用李丹青,如何稳住那几十万白狼军的军心,可如今这李射辕归来。
身为李牧林义子的李射辕本就在白狼军中极有威望,此刻有带回了百里帆的首级,白狼军中上下对其定然心悦诚服,他们的担忧也就在这时烟消云散。
至于那位李世子……
对于朝廷而言便再无半点用处……
这样的人自然无需再理会,也不必再理会。
……
“李射辕将军颇有当年李将军之风!”
“得子如此,李将军在天之灵,亦可安息了。”
在众人或真心实意或虚与委蛇的夸赞声中,这百官共饮的盛景终于缓缓落幕。
高台上的姬齐在这时微微沉吟,待众人彻底安静了下来后,这才言道:“李射辕将军年少有为,又深谙忠义之道,是不可多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