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红楼琏二爷 > 第967章 迎亲(第1页)

第967章 迎亲(第1页)

过足了手瘾,贾琏拍了拍魏诗诗的小屁股,让她下去和姐姐们一边两个,分列站好。

四大美人本就个个绝色,正值芳华,十分的养眼。

如今又统一穿着这蓝白相间,纯净中带着无限诱惑力的制服,实在是无与伦。。。

春风拂面,梨花落如雪,贾琏却无心赏景。他将回信封好,交与侍从快马送往江南。黛玉所言“执剑者不在战场,而在人心”,字字如针,刺入他心底最深处。他知道,这场仗,不是打赢一场战役、查办几个贪官便可收场的??它是一场对千年积弊的宣战,是对“官即天命”这一铁律的颠覆。

翌日清晨,贾琏尚未用早饭,便接报:江宁织造使押解进京途中,在滁州驿站暴毙,死状诡异,口鼻溢血,尸身发青。随行两名钦差虽未遇害,但皆称昨夜饮茶后头晕目眩,幸而警觉未尽饮,方得保命。

“毒杀。”贾琏冷冷道,指尖轻敲案角,“有人怕他开口。”

平儿端来粥食,见他面色阴沉,低声道:“这毒……像是‘断肠草’混了‘鹤顶红’,民间难寻,唯宫中太医院与几位重臣府邸有存。”

贾琏抬眼,目光如电:“你是说,有人动用了内廷之物?”

平儿垂首不语,只轻轻点头。

贾琏沉默良久,忽而冷笑:“好啊,一条命就想堵住百口。可他们忘了,死人不会说话,活人却会写账。”他起身踱步至书架前,抽出一册暗红封皮的簿子,正是从江宁织造司抄出的《用工实录》残卷。其中一页赫然记载:“三月十七,收女工一百二十名,年十三至十七,分入绣坊、染坊、机房;抗令者七人,押入地牢,次日无声。”

他翻至另一页,声音低沉:“你看这里,每月都有‘损耗’记录,什么损耗?人命!这些女孩被称作‘丝奴’,每日劳作十二个时辰,吃的是霉米糠饼,睡的是潮湿草席,稍有怠慢便遭鞭笞,甚至剥衣吊梁,活活折磨致死。而所有开支,皆以‘贡品耗损’四字掩盖。”

平儿听得泪光闪动:“这些人……和黛玉姑娘救下的那些女孩一样,都是无辜的。”

“所以不能停。”贾琏合上簿册,眼神坚毅如铁,“若今日因惧报复而退缩,明日便无人再敢伸冤。我要让天下人知道,哪怕你藏在九重宫阙之后,只要手上沾血,终有一日报应临门。”

他当即召见刑部主审官周泰,命其彻查江宁织造使死因,并调取沿途驿站供奉记录、茶水来源,尤其追查是否有人持宫中令牌出入。同时,下令将《用工实录》全文誊抄三份,一份存大理寺石室,一份送东宫太子亲览,最后一份,则秘密交予《京华时报》主笔柳文渊??此人乃当年科举落第寒士,素有风骨,办报以来屡揭权贵丑闻,朝廷多次施压未能封其口。

三日后,《京华时报》头版登出长篇檄文:《血染丝绸??江宁织造黑幕全披露》,图文并茂,详述女子被掳、工匠惨死、地牢尸骨累累诸事,更附上百余名幸存女子指认画押之名。文章末尾写道:“彼等以龙袍为遮羞布,以贡品为杀人刀。今有琏二爷挺身而出,拔剑斩腐,吾辈岂能缄默?愿以笔为刃,共护此公道之光!”

一时京师震动,茶楼酒肆皆议此事。百姓拍手称快,士绅阶层则人人自危。数位御史再度联名上奏,称贾琏“煽动舆情,动摇国本”,请求罢其职以安人心。

宁桓阅毕,冷笑一声,提笔朱批:“民心沸腾,乃因冤屈太久;舆情激荡,正见天理未泯。贾卿为民请命,何罪之有?尔等不思自省,反欲钳口塞声,其心可诛。着申饬!”

圣旨一下,朝堂为之肃然。那些原本蠢蠢欲动的官员,只得暂敛锋芒。

然风暴并未止息。五日后,民本院突接急报:苏州义学先生陆明远被人发现吊死于书房,墙上以血书二字??“闭嘴”。

陆明远正是组织“田亩见证团”的核心人物之一,曾亲自带领学子走访乡野,搜集数百份土地侵占证据。他的死,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警告。

贾琏闻讯,当场摔碎茶盏。他立即下令封锁现场,严禁地方官擅自结案,并亲率精干吏员南下苏州。临行前,他对平儿交代:“若我不归,你便将我书房暗格中的‘黑账名录’公布天下。那里面记着的,不只是贪官名字,还有他们背后靠山的印章与密信编号。”

平儿含泪应诺。

一路疾驰,八日抵苏。贾琏未入住官驿,而是微服潜入陆家旧宅。屋中陈设简朴,书架上堆满农政典籍与学生作业。他在一本《江南水利考》夹层中,发现半页残纸,上有潦草字迹:“刘兆安与崔维钧密会于寒山别院,言及‘毁证灭口,必要时不惜焚城’……恐牵连中枢,速焚此信。”

贾琏瞳孔骤缩。刘兆安是苏松道参政,崔维钧是户部侍郎,二人竟已密谋至此!而“焚城”二字,分明是要制造大乱,嫁祸于清田新政,进而逼迫朝廷收手。

他立刻传令:封锁寒山别院周边十里,调禁军精锐包围搜查。果在地下密室中搜出大量伪造契书、行贿账本,更有密信往来十余封,直指内阁大学士崔元柏??崔维钧之叔父,亦是前朝老臣,素以“清廉自守”著称,如今却被钉在铁证之上。

与此同时,贾琏命人释放此前被捕的织造司小吏王五,许其戴罪立功。此人原为账房助手,因私藏原始工册被革职囚禁,侥幸未遭杀害。经审问,他供出一个更为骇人听闻的事实:江宁织造司每年所产丝绸,仅有三成送入宫中,其余七成皆通过隐秘渠道流入北方敌国,换取战马兵器。而幕后主持者,竟是兵部某侍郎与边关将领勾结而成的“丝路暗盟”。

“原来如此。”贾琏坐在灯下,手中握着王五绘制的走私路线图,冷笑道,“一边在国内压榨百姓,一边向外敌输送军资。这哪是贪污?这是通敌卖国!”

他当夜修书一封,直呈太子,并附全部证据副本。信中写道:“臣查得,江南之祸,不止于田土兼并、女子为奴,更有官商勾结、资敌叛国之大患。若不雷霆扫荡,不出十年,我朝财政将空,边防将溃,民心将散。恳请殿下允臣全权处置,无论涉及何人,皆依法严办,以正纲纪,以安社稷。”

宁桓接信当夜召见心腹大臣,密议至天明。次日早朝,一道诏令震惊百官:设立“江南特别巡察司”,由贾琏全权统领,授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凡阻挠调查、销毁证据、威胁证人者,不论品级,一律按谋逆论处。

圣旨落地,如同惊雷炸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