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茶来到书房。
从邻居们的信息中,她知道房子的上一任住户是一位心理医生,这也符合她的猜想。
然而,小咪却说书房是她布置的,里面的书都是她买的。
真相如何?
她一寸一寸的抚摸书房里的书籍,没有唤醒小咪,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展现出一切都茫然无措的错乱样子。
而是像是一个老朋友,和它们打招呼。
这些书籍新旧都有,有些甚至保存得不算完善,有了卷曲或者折痕。
有英文版的,也有德语或意大利等原版的。
它们残破或老旧得实在合理,纯粹学术性的书籍出版量本来就少,许多作品从它出版诞生后,就没有再版了。
因此,它们能出现在这里,实属不易。
这里几乎是近百年所有在心理学上有学术成果的集合,光是研究它们,就能看出一条清晰的百年研究脉络。
精读完这些,差不多也算是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了。
苏茶一一抚过它们,然后来到了书桌前。
过去,她偶尔会坐在这里,翻阅调查局或是余小双她们给她寄的信,抑或是写回信,写报告,看一些任务的关资料。
尽管她住在这里也有段时间了,但书房的很多东西都没有触及——
她打开抽屉,一大堆杂物映入眼帘。
她将它们一一拿出来。
一大堆信,一本日记,还有一些杂物。
她先拿起信,这些信都是调查局或是余小双她们寄过来的,日期已经模糊不清了。
“……苏茶调查员,我们郑重地告诉你,受到不明原因影响,在霓暹的第一批次华夏调查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污染,其中严重的已经濒临‘失控’。请检查你目前的精神状况,并且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与安全,请在回复我们之后随时准备撤离。请保持冷静,相信我们强大的祖国……”
她放下这封信,又打开其他信看了起来,信里的内容都差不多,但措辞一封比一封严重。
“……苏茶,这是我们寄给你的第7封撤离信。如果你能看到这封信,说明你目前的状态还算清醒。请注意,霓暹非常危险,请立即撤离回华夏。华夏的调查员以及联络员是可信的,重复,华夏的调查员以及联络员是可信的,请立即前往……”
“……苏茶,我们至今仍未收到你的回信,请汇报你目前的状况……”
最后一封信,信里只有短短的八个字。
“共克时艰,山水有期。”
苏茶面不改色,又拿起了另一沓信。
这些信都是调查局的同事朋友们寄来的,不仅有余小双和苏胜的,还有关山长甚至是林博士的。
前面的信,是余小双和苏胜寄来的,她以前看过,后面的信,却是印象里第一次见到。
“……苏茶,听说霓暹那边出事了,我们都很担心你,你什么时候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