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她的理解,当然对着弘昐不能说得这么直白,她只是隐晦的提了下太祖,太宗,世宗,乃至圣祖康熙爷。历史决定未来,从这些先祖的身上应当可以看出他们对‘太子’是个什么意思。
但同时为什么进入中原后的满族越来越看重‘太子’?那当然是他们正在被这个中原大地的文化所影响。他们不能强令汉人全都变成满人,只能在某些地方做出相应的妥协。
比如弘昐出宫建府,确实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他日后继承皇位的可能。
说到最后,连李薇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如果弘昐真的出局,上台的很可能是弘晖或他的弟弟。这对弘昐来说真的能平静的接受吗?她其实很不想让她的儿子们最后自相残杀。
她只能握着弘昐的手说:太子之位没那么重要。你皇阿玛并不放在眼里。你出宫后看着是好像差了那么一点点,但日后未必就没有机会了。
你看,四爷不是也是从宫外回到了紫禁城里吗?
皇权无父子,当然更无兄弟。
她只盼着弘昐兄弟四人之后能像四爷登基后一样,善待兄弟。不说都给高官厚禄,能得一世平安就行了。
既然四爷都能做到,他挑选的继承人应该也能做到吧。
从永寿宫回到阿哥所,弘昐先去看过怀孕的博尔津氏和格格张佳氏。之后就去了书房。
额娘的话他都明白。
虽然有些吃惊,不过也没有太吃惊。毕竟出宫建府的人是他,早在皇阿玛跟他提起的时候,他就隐约感觉到,皇阿玛其实对他和弘晖之间争风的事十分厌恶。
所以他从那时起就有意识的收敛了起来。
理亲王和直郡王的前车之鉴还在,他怎么会不知道皇帝的权柄下倒下过多少至亲?皇阿玛现在就像康熙爷,而他却绝不要做直郡王。
当了皇帝的皇阿玛已经不是那个单纯的阿玛了。
就像额娘说的,现在的皇阿玛肯定还没有想过太子的事。甚至可能会很不喜欢提起这件事的人,还有让他感觉到威胁的人。
就像他和弘晖。
弘晖现在是很想巴着无冕太子这个虚衔不撒手的。长春宫之前针对永寿宫和他们兄弟的事也都是因此而起。
但既然现在不是时候,皇阿玛根本没有这个意思。他退一步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弘昐静静的捧着一卷书,却根本没有读。他始终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忠于皇上,忠于皇阿玛。
这才是他现在最应该做的。
……如果今后他真的与大位无缘,那他只期望最后坐上去的人,是他的亲兄弟。
作者有话要说:找到感觉了,这章写得比较顺。大家晚安,明天见,!
这个年代的孩子都长得快,十四五就算成人了。十年后是什么情形就更难说了。
而在整个朝堂都被立太子这个风气给影响的时候,四爷所做的就是降温。
其实他不是想在弘晖和弘昐中挑一个。
他只是想让大家对立太子之事失去兴趣。
弘昐出宫有效的给这件事降了温。两个成亲的阿哥都住在宫里,很难不让人对圣心有所猜测。猜测之下就会站队,一站队就难免互分阵营开始对立。
这是四爷最不想看到的。
弘昐出宫,貌似是舍弘昐而就弘晖。
但其实是两人都被打回了原型。
之前他们真的可能只离太子之位一步之遥。哪怕只是众人心中的隐形太子,而为了推各自心中的太子上位,他们才会争斗不休。
当四爷把这二人分开时,就像隔开了火与油。认为弘昐失去圣心的就会离开他,他们要么转而支持弘晖,要么察觉到四爷的心意而决定暂时观望。
短短一息之间,李薇就想通了这件事。
后面四爷再说了什么她都听不进去了,她只想要赶紧跟弘昐说清楚。让他不要再多想了。
他出宫一事是情势所逼。但在此之前,她和弘昐都觉得日后还是有机会的,特别是在弘昐进户部后。
但可能四爷只是想历练他呢?他只是不想把儿子当猪圈着养,给吃给喝就行。
第二天,李薇把弘昐叫来,屏退所有人后,把她昨晚想通的关节全都告诉他了。
早在几年前,她对着弘昐时就不再把他当小孩子看,有一些外面的事更是会听取他的意见。但这次确实是他们都想岔了。应该说所有人都想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