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审啊?
按理来说,除非是击了堂鼓得立即升堂审案,否则大案不过二十五日,中案不过二十日,小案不过十日。
案子报上来,得先由招房填写原告的姓名、出身、所为何事,状告何人等等。
再由刑房派人去勘察案件,吏房开出差票,由拘传、催科等衙役去传被告及证人等等。
这一套下来,怎么也得一天时间。
不过,白鹤鸣要看,那就审吧。
吴世荣到了这个年纪,脾气是越来越弱的,虽然并不以为自己是溜须拍马、逢迎谄媚的小人,也只当是哄着年轻人玩儿了。
况且人老奸,马老滑,要说吴世荣到现在还没察觉出白鹤鸣留在这里不是另有目的,他也可以去死一死了。
还做什么官啊。
虽说白鹤鸣装得一副“我什么都不知道,一切都和我没关系”的模样,但吴世荣还是嗅到了不寻常。
也许今儿这案子就是他的最终目的。
吴世荣也就装着“咱什么都不知道,咱也不敢问”的模样,吩咐下去:“升堂。”
………………………………
因并未贴出招贴,是以这案子虽是公审,但来看热闹的人并不多。
李单被带上来,上前行礼。
吴世荣低头翻看招房呈上来的笔录。
一县之内,内班衙役和外班衙役挺多,吴世荣不可能各个都认识。
李单在青阳镇成天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但他在县令跟前连混个脸熟的资格都没有。
吴世荣大概看了一回,这才抬头问李单:“你有何冤情?”
嗯?这人怎么身着公服?
哦,是个捕快。
李单捧着状纸,道:“小人受同镇乡民杨孙氏所托,告犯妇杨唐氏勾结奸夫,谋财害命。”
吴世荣已经明白了为什么白鹤鸣说“有意思”了。
一个捕快,主动替别人告状,还非亲非故的……这年头哪儿那么多行侠仗义之辈?
吴世荣让师爷收了状纸,道:“你既说杨孙氏是杨唐氏的婆婆,为何她要委托你递呈状纸?”
李单是来打头阵的,后头自然有人去处理孙氏。
怎耐胡久非等人还没回来,县令已经先审上了案子,直接打了个李单一个猝不及防。
李单硬着头皮道:“一镇乡邻,终究情份深厚,小人又是捕快,杨孙氏更信重小人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