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书清看着佳柔的马车离开,不由得挠了挠头,心中有些说不出来的七上八下,他走上街头,糊里糊涂就到了春风楼门口,恍然想起上次在这里,遇到的那位不知名姑娘,好像叫……纯乐?
温书清觉得这个名字似乎有点耳熟,他正自顾沉思,突然一道阴冷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温公子是在想那个纯乐吗?”
温书清吓了一跳,转身,愕然,“佳柔公主,你不是回宫了吗?”
佳柔已经重新换了身衣服,她嘲讽道:“时间尚早,本公主不过是回去换身衣服而已,却不想温公子在这里。”
温书清皱眉道:“我在这里并不稀罕,佳柔公主怎么也在这?”
“你知道那个纯乐是谁吗?”佳柔冷笑嘲讽,“她是这春风楼的戏子,是卖身的,那种女人,温公子也喜欢不成?”
第四百八十九章抛砖引玉
温书清听了佳柔所说,忍不住紧皱眉头,并不想对纯乐的事多置评,便道:“佳柔公主,春风楼是迎客之地,别人能来,我自然也能来,请你不要过多猜想。”
佳柔道:“我也希望自己是多想。”
佳柔冷冷转身离开。
温书清看她孤身一人,担心她安危,心中叹了口气,默不作声跟上,一路看着佳柔进宫门才离去。
第二天,《京十公报》头版头条登了一篇关于农桑的策论,这篇策论引经据典,针砭时弊,所写的治农之策虽说不算入木三分,但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得众人议论纷纷。此外,这期还在策论后专题三期写了关于农桑的真实事迹,其中农户的艰辛之处,淋漓展露在京城的达官贵人面前。
《京十公报》以此系列报道,广邀京城有学之士出谋献策,讨论如何治农护农,尤其是在如今部分地区灾情严重的情况下,要如何尽快应对。被选中者,会公开登在头版,再由大家讨论完善。
这份邀请点燃了许多人报国的热情,不过两日,《京十公报》就收到了近百篇文章。
温书清自己被刊登的文章爱不释手,对温良玉道:“早知道效果这么好,我就该取个更好听的笔名。”
温书清、温良玉、容一贤的名字都在上头,不过是以笔名的形式。
温良玉笔名高山、容一贤笔名景行,温书清独辟蹊径,将名字拆开,绞尽脑汁……叫水青。
温良玉和容一贤互相看了眼,笑了下。
温良玉道:“我觉得很好听。”
容一贤道:“嗯,我也觉得好听。”
“真的?”
“自然。”
温书清顿时也觉得自己的笔名非常好听,再看文章,更觉得顺眼,“不行,我得去找个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