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蓉与孟连平商量了许久婚宴菜品的事情,差不多都妥帖了,她才回家去。
此时林氏也在等着她,见之就招招手:“蓉蓉,你来。看看你钟叔给你写的喜帖,明儿个我和你钟叔亲自回趟村子,把喜帖给派出去。”
原来,县里派来的两个老大夫都已经回了。钟忱闲下来,所以林氏拉着他给女儿写喜帖。
喜帖上书:金玉嘤嘤,两性联姻,佳缘永结,鸾凤和鸣。一堂缔约,珠联璧合,良辰吉日,端正相迎。接下来就是邀请人、日期、地址等一系列信息,末尾则写新郎新娘名讳,敬邀。
蓉蓉凑前看了看,只觉得钟叔的字又工整又端正,写在红色的纸张上面更显好看了。她羡慕得很,不知道自己啥时候能写出这样好看的字。
“你觉得好吗?”钟叔停笔询问她的意见。
她怎么会觉得不好,当下点头如啄米:“再好不过了。对了娘,村里你打算邀请多少人呀?”
“都是村里邻居的,互相都熟,全村想来都行。或者看你觉得谁比较要好,或者你有不喜欢的人不想邀请,你要记得和我说。”
蓉蓉想了想,没觉得和谁特别不好,最多也就三叔那家子。不过她倒是心胸开阔,不介意邀请他们。
因此她浅笑着和林氏说:“我没有不想邀请的人,村子里的都可以。”
“那……三叔一家?”林氏还记得女儿和他们家的一些恩怨,所以小心翼翼问了一
句。
蓉蓉神色如常地说:“亲戚一场,还是要邀请的,毕竟也是祖母的儿子、孙女孙婿。当然,来不来看他们自己的打算。”
林氏会意,“好,我会把帖子派到他们手上的。”
她又说自己让孟掌柜操办十大桌,大抵能宴请一百人,蓉蓉除去农场里和亲近的几个人,算来算去再请个八九十人不成问题。
接下来的几日里,林氏和钟忱都忙着派送喜帖,在村子里一晃就是一整天,每家轮着坐一会儿唠唠嗑,喝着茶然后把喜帖派出去,询问会有几个人到场。
在高家时,高婶还感慨了一句:“小蓉这孩子,怪不容易的,当初受了那样的委屈。还好她缓过来了,找到了良配,果真是有福之人。”
林氏本都快忘了周然当初看低自己家的事情。蓉蓉现在看似是不介意了,但是作为母亲,她心里始终有一根刺。
她自己留了个心眼,想着女儿的大婚之日,这周家人要是来了可得提防着点。
把村里的喜帖派完,好些人都说会如期赴约,林氏也把人数统计地差不多了,差不多就是蓉蓉预想的数量。
只是县城如今还封锁着,林氏想着不如就不派给姜仪了,免得带了个不顺眼的周然来。反正派了喜帖,他们也不可能出城来赴宴的。
“月翠,你等我一会儿,我回去拿点东西。”
两人本打算走了,但钟忱临时有点事情,就让她在屋前等。此时夜色低垂,
天穹深深,村里各户人家都点起了灯。
林氏眺望一圈,突然发现周家的老宅子里有灯光。她略微有些惊奇,钟忱出来时见她神色有些古怪,便问一句:“怎么了?”
“周家的宅子怎么有灯啊?”
钟忱也觉得有些反常,就决定和她一起去看看。结果两人走到周家门前,就见有人忙里忙外地正在打水准备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