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那么多银钱出去,现在哪里还有多余的银钱啊?”
“是啊,就算家里还有些余钱,总不能不顾家人,要把银钱都给出去,让家人喝西北风吧!”其中有人附和道。
吴夫人,陈夫人也点点头表示,是这个理,所以她们在方青从京城回来,就把人拉出来商量事情。
方青当然深知大伙说的在理,虽说是做善事,总不能不顾家人,把自家老底都给出去。
如果这样做,那真的蠢如猪,一头撞墙死算了。
方青和众夫人商量一番决定,既然大伙都没钱,那她们干脆不捐,如果官府压的她们喘不过气,到时候再说其它事。
当然她们还商量出来,如果城里有难民进城起义,带头闹事,在场的各位富婆,必须团结一致,才能护住她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乡。
新上任知府,得知方青她们众富婆聚会,第二天把众富婆召集在一起,按以前孙殷浩的套路,让方青等人筹钱。
方青看着不过二十五六岁年纪的新知府,她很明显能看出,这个新知府家里有关系,走通后门才能到她们府城做官。
不是她吹牛,就她们府城目前建设,谁都能看出来,辽东以后的发展趋势,肯定比其它府城发展的好。
之所以也有很多下放官员,走遍后门,都想来她们府城做官,想白拿几个,漂漂亮亮的政绩。
只是这些人或许把事情想的太过完美,她们跟官府合作团结,那是因为知府是孙殷浩。
孙殷浩在她们府城做官这些年,真的为辽东百姓考虑,把百姓真的放在心里,她们才会如此配合官府。
现在这些没关系,不相干的官员想用孙殷浩那套,来让她们白给钱,啧啧啧!估计对方还在梦里没睡醒。
此时她还觉得如果皇上再不清理某些官员,那这个王朝在这种天灾祸事不断下,真的很有可能毁灭掉大夏王朝根基。
就这个手段明显不怎么样的新知府,能坐在高座上大大咧咧,一副高高在上,让她们出筹钱救助难民。
方青不喜这种走后门来的官员,客套几句后,在新知府明里暗里提方青去年带头筹钱……方青直说自己家底薄,去年才出五千两白银出去,哪里还有多余银钱。
众位富婆在方青表态后,纷纷表示自己家也没钱。
最后筹钱这件事,在众富婆一声声“没钱”下不了了之。
新知府在方青一行人走后,回到家里很是发一通脾气。
方青她们不管知府生不生气,她们一行人出来后,明面上各回各家,随后从后门神不知鬼不觉,众富婆又聚在一起商量事情去了。
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夏王朝因边关战乱,闹的各座城人心惶惶。
这天前方更是传来不好的消息,那就是除了她们王朝攻打四夷族,“明月王朝”竟然出百万大军南下,攻打大夏。
而且更为坑爹的是,明月王朝出兵突然,直接拿下大夏一座城池,现在大军正向大夏下一城池袭去。
说来也奇怪,四夷之首夷族也在她们南边,明月王朝这一举动,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明月王朝是来帮夷族的。
半个月后,一道圣旨打破方青家里的平静。
前来宣旨的人,是御林军首领。
御林军首领在方青抱拳接旨的时候,已经知道方青不可能跪下接旨,所幸在她出来时,皇上说过不用跟方青计较礼节,所以她快速打开圣旨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辽东人士方青发明水稻养鱼,无私奉献奶粉配方,更是带领辽东众百姓种植药材………朕甚是欣慰辽东能出此等优秀之人,朕特封辽东人士方青为三等“平安侯”……”
方青似懂非懂接下这道圣旨,等着御林军下一道圣旨。
因为在这些人到来时,她就看见带来有两道圣旨,在御林军念完“封侯”旨意,后面另一道圣旨,不用去猜想也知道是什么内容了。
果如方青所想,第二道圣旨的内容是,命方青为主将,率领五十万大军,前往勇州城,跟守在那里的五十万大军,赶往玉关城,务必要把玉关城抢回来。
是的,明月王朝打下来的就是玉关城,所以现在狗皇帝除了京城各地不可动预备军外,能动的军队,皇上全派往前线去了。
其实皇上为什么指派方青为主将也是有原因的。
孙殷浩大姐一家,还留守另一道边关,手里有三十万大军的兵符,更何况孙承还在京任职其它职位,孙家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甚至民间隐约有个传说。
说如果没有恭敬国公府一家子在边关付出,或许大夏没有现在的安稳日子。
大夏能有如今的平静,孙家功不可没。
敬国公府一家子功绩已经够惹人注目,加上民间对敬国公家族很有好感,如果不是孙承一家子忠心耿耿,皇上百分之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