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都给大姨二姨她们?”
夏叶舍不得,地里药材,一年能卖好几十两银钱,是他们家主要经济来源,他舍不得给大姐他们来打理。
虽说男子力气少,干的活不如女子,但他可以请工人来帮忙啊,请了工人,地里能忙得过来。
所以夏叶擦擦眼泪,道:“你放心去边关,家里的事有爹爹忙着呢?哪里还用你担心?”随后不知想到什么,道:“你马上就要进城跟你嫂子去边关,你现在去李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玉哥儿?”
张静帆知道父亲的的想法,只是家里留父亲一人在,她不想让父亲过于劳累,才会说让大姨她们管田地的事。
哎,算了,她知道爹爹不舍,大不了多花几两银钱,请几个人去地里帮忙就行了。
张静帆听夏叶的话,出门向李家走去。
方青这边下午五点左右,看见张静帆和夏叶来到家里,她听张静帆说想跟她去边关。
她沉思会后面同意了。
其实小丫头的心思,她怎么可能不清楚。
罢了,左右这丫头能有这样的想法也不错,比起那些整日靠嫂子过活,烂泥扶不上墙的小姨子好太多不是吗?
方青同样张静帆跟着一起走,氷随后道:“岳父,我走后,家里只留林哥和几个孩子在家,你还是来城里跟他们父女几人做伴吧!”
“这?”夏叶不放心家里地里的活,不过儿子在他心里比田地重要多了,想了会道:“行,我明儿回去让你大姨她们去管那几亩药材,我来城里帮林哥带孩子。”
方青:“田地不用大姨她们看管,让家里下人去忙活吧!”
她哪里不知道岳父说,让张蒙她们看管的意思。
给张蒙她们管,地里的收入只能给张蒙她们,或者七三分,就岳父家这个家庭条件,还是让家里下人去帮忙看管,每年还能有点银钱进账,这两年在小姨子跟她去边关后,岳父在家也不用紧巴巴过日子。
晚上杨香荣一家子,来到方青家里为方青送行。
第二天早上,鸡才“鸣”两声,张泽林起来去厨房亲手做顿早饭,让方青吃过早饭,才回去给方青换衣服。
张泽林看着衣架上,昨天那些人送来的铠甲,心里又有些难受起来,不过他很快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帮方青换好铠甲戴上盔甲,前院的李一来到她们院子,道:“主子,时辰到了。”
方青抱了下张泽林,道:“走,我们去前院去。”
张泽林“嗯”的道,任方青牵着他的手去前院。
周周……她们几个孩子,也被夏叶和王嬷嬷带在前院等着方青妻夫俩。
方青一一抱过几个孩子,转身带着张静帆和李一到李五走出去。
走到门口,已经有人牵着三匹战马在候着。
而早已等候在城门外的百姓,见头戴盔甲身身穿铠甲出来的方青,大伙纷纷开口,祝方青她们一路平安,大战得胜,凯旋归来!!
文文仿佛知道母亲这一走,需要好长时间才能回来,小家伙在方青上马后,哭的那个撕心裂肺哟。
方青跨上马,听着自己儿子的哭声,忍住不回头看一眼,带张静帆李一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去官道和大军会和。
这次还是派来的左右副将,方青不认识,只是打过招呼后,方青骑马在前挥手示意大部队出发。
从辽东赶到勇州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方青她们一路上除了赶路就是赶路。
勇州城仅存老弱病残的老人,和些无处可去的人家,一直守着她们的家乡,等着两个结果。
一是:等朝廷派兵前来,把那些在她们府城外“虎视眈眈”的敌人打跑,还她们个安稳的家。
二是:大夏兵败,她们要跟这处生养她们的土地,共存亡。
这天,这些留守百姓去路边或者去上山挖野菜,跟着一起来的几个三五岁的孩子,见前方山脚拐弯处突然出现黑压压一片,吓的哇哇大哭:“啊,奶奶,奶奶,前面是什么东西啊!我怕,我怕?”
另外几个孩子也看见,前方出现在山角拐弯处的一片景像,同样吓得赶快躲到亲人身后。
弯腰低头挖野菜的人群听见孩子们哭声,大伙纷纷抬起头望向不远处,其中有一个老人确定前方的人,突然哽咽的大声道:“这是我们大夏的军队,是我们大夏的军队啊!!!!”
另外几个年纪的女子也看到走在最前方,高高挂起来的旗帜,旗帜上面明晃晃就是她们大夏的旗帜。
突然也向刚才那位老人家,喊道:“这是我们大夏的军队……!!”忽然把还在躲在她们身后的孩子抱出来,道:“孩子们,你们不用害怕,这些是我大夏的军队,这些姨姨要去把守在我们府城外的坏人打跑?”
孩子虽小,却也知道就是因为那些在她们府城外的坏人,才导致她们很多小伙伴,跟家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