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竹坞巷的葛春妮 > 第三十七章 等我把外面的江湖搞乱(第2页)

第三十七章 等我把外面的江湖搞乱(第2页)

长了个疙瘩,他比林竹玉更不希望儿子往葛家跑。怎奈老刘总是用“要跟着电视学英语”的借口堵得他哑口无言。

八级焊工刘茂山拥有一双极巧的手,几家机械厂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业余时间帮他们焊接一些难度高的活儿。

那时外出接活是个灰色地带,没有明文禁止,却也不鼓励。作为一名老党员,刘茂山感觉自己不能吃着碗里扒着锅里,应该把全身心的热情倾注在本职工作中……可为了儿子能够顺利地跃过高考的龙门,他一咬牙接了几个机械厂的活,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赚外快。

刘茂山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攒够了买电视机器的钱,开开心心地抱回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老刘对此没有任何喜悦,认为爸爸举着焊条火花四溅地将他焊死在一座牢房里。

为从这个套牢里逃出去,他只能拼命讨好葛似锦,不仅把收藏的小人书倾囊相授,还教他下象棋和围棋,带他打篮球、打乒乓球等等。

老刘投之以桃,葛似锦很聪明地报之以李。他常要厂子里的工人假扮老刘的老师去家里喊老刘,理由千奇百怪,什么周日义务大扫除、参加补课班和兴趣小组,帮老大娘赶猪等等,然后把老刘营救出来到葛家看电视,或躲在葛似锦的房间里帮他补功课,顺带监视葛春妮做卷子。

刘茂山对儿子周日外出的理由深信不疑,直到一次王英打趣晚归

的刘向阳:“儿子,王大娘的猪被你赶过几次了?经常跑步锻炼的猪肉肯定很香,将来宰杀时可要给咱家留几斤。”

刘茂山开始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了。青花虽是个小城,在家养猪却不太可能实现。有院子的人家喂几只鸡、养个兔子已经不得了,全城卫生运动来时还要变成刀下鬼和桌上餐,或者送到乡下亲戚那里躲几天,一头大肥猪怎么安身?

听说葛家新买的小鸭圣吉奥的全自动洗衣机很好使,刘茂山决定多接点外面的活,好买台单缸的洗衣机,把王英那双因常年劳累关结肿大的手解放出来。

发现儿子不对劲后,这个周末刘茂山决定不去赚外快了,开始暗中跟踪刘向阳。

刘家的新家所在地曾是某国企家属院。因为建了新家属院,旧的被政府低价买走,经过修缮后用来安置这次的搬迁对象。

刘家在一楼,刘茂山用废铁焊了一圈欧式的铁艺栏杆后就成了个独立的小院。王英绕着围墙种了一圈豆荚、丝瓜等蔬菜,黄灿灿的花和碧绿的果实相映成辉,煞是好看。

丝瓜藤下支了个小饭桌,上面摆放着饭菜。老刘早起洗过脸后,匆匆扒拉了两口饭,抓起两块葱油饼拿纸包好塞进草绿色的书包里,说了声“妈我出去了”就要走。

“哎,好,”王英说着又拿了两块饼,“够不够,不够的话再装点。”

“够了,吃不了多少。”老刘又捏起

个西红杮咬了一口,朝外走去。

“你说他能去哪?”刘茂山问笑吟吟扒饭的王英。

“咳,不就那几件事,参加学习兴趣小组,给成绩下降的同学补课,帮……”

“王大娘赶猪!”刘茂山咬了一口剥光皮的煮鸡蛋。

“管他干嘛,孩子大了,总不能还栓在裤腰袋上吧。在学校用功了六天,回家让他出去放放风,不然会烧坏脑子的。”王英脸上有些尴尬。

“小树不修不成材,他将来要考北大清化的,要是分了心就毁了。”

刘茂山隔窗看儿子走出栅栏门后,起身朝外走去。

“你干啥去?”王英有点慌。

“去城东的纺机厂,他们有个活。”

“纺机厂几里路呐,你咋不骑车啊。”

刘茂山用抓特务的神秘眼神回答了他。

刘向阳出了大门后直奔竹坞巷的方向,手中不时“嚯嚯”地打几下拳。

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演后,十亿国民突然意识到自己生长在一个武术大国,有事没事就要练几下。

青花离少林寺仅有一百多公里,学习少林拳的想法特别强烈,尤其年经人,吃饭、走路、甚至睡觉都得挥胳膊踢腿来几下铁砂掌或罗汉拳。他们的陪练对象大多是一些树或一堵墙。随着“嘿哈”的运气发功声,一记飞掌击出,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互搏中,不是一棵小树被打歪,就是碳水化合物的皮肉受到了伤害……

特别能战斗永远是青年的本

色,他们在屡败中屡战,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不间断地朝树和墙发功,于是总有一天,一棵笔直的树和一面还算结实的墙就变成了歪脖子树和危墙。

外地人来到青花后,常会被一片歪脖子树组成的树林震撼到,连称不愧是武术之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