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提前了报到时间。反正她不想在家里多呆,也不想在青花多呆。
逃得越快越好,越远越好。
家和家乡,本来是温暖的字眼,如今却变成了暗箭,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暗戳戳地放出来伤害她。
仿佛为了弥补什么,葛国贞和林竹玉坚持要陪葛春妮去报到。
自从有了书刊准印证,葛家的生意一下子好了很多。除了正流行的庞中华字帖外,他们还接了几家出版社的业务。
相较其他业务,书籍的印刷相对简单,除了封面外,大多是单色印刷,工序少,次品率低,利润不错,葛国贞顺利走出危机,还清了银行的贷款。
此后,他换了台市场上最小最轻的手机——摩托罗拉的MicroTAC,这也是全球首款将键盘置于翻盖受话器下方的手机,可单手操作,远比主流的“大哥大”时尚了很多。长江后浪推前浪,“大哥大”迅速被打上了“过时”的烙印,拍死了在沙滩上。
那部从葛国贞这里下岗的“大哥大”,成了吴军和冯春生争夺的对象。
两人谁也没勇气直接向老丈人和准老丈人讨要,而是唆使冬妮和夏妮去朝爸妈开口。
按国际惯例,冬妮当然不会去找父亲,来找了母亲。林竹玉则把他们四个全叫了来,当面锣对面鼓地敲着。
林竹玉的意思是,这部电话谁用都行,但有个前提——是电话费自理,不能在公司报账。
和前几年相比
,大哥大的话费便宜了一些,但每个月固定费用五十,打一个八毛,接一个四毛,轻轻松松就把一个月的工资给交待了……于是志在必得的两队人马一起闭口不再提此事。
从古到今,“只看衣冠不看人”仿佛是个铁的定律,为了接到更多的业务,葛国贞和林竹玉商量后,又买了辆红色的夏利轿车。
吴军早就知道葛家想买车,他未雨绸缪,之前没事就让大哥开着那辆破吉普车带他到野外练几把,葛国贞拍板买车后,他自告奋勇去把那辆夏利开了回来。
那时会开车和现在会开飞机的荣光有得一拼。葛国贞没有驾照,去哪都让吴军开车载他。
在冯春生羡慕嫉妒的眼神中,吴军认为自己在准岳父岳母心中的地位高大了很多。比如送葛春妮去省轻工业学院报到,就非他莫属。
赚钱要低调,但闺女考上大学必须高调。这天上午出发时,葛国贞和林竹玉特意将车窗玻璃全部放下,叮嘱吴军开的慢一些,开开心心地接受竹坞巷人的祝贺。
牛大妈拎着一袋水果等在自家门前,待红夏利路过时走上前,堆起一脸子褶子笑将水果递进车里。
“祝贺春妮考上大学,祝贺亲家生了这么优秀的闺女,当然,俺夏妮也很优秀哦,还有咱家吴军,整个竹坞巷除了他大哥外,就只有他有驾照了,这才是改革开放的优秀人才……”她声如洪钟,表面上在夸奖
葛国贞夫妇和葛春妮,实际上是儿子夸吴军。
自从花红在派出所指桑骂槐闹了那么一出后,马昭夏和牛大妈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
但两个都是人精,谁也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牛大妈一如既往地去马昭夏的小卖铺买东西,马昭夏也一如既往地卖她的东西比别人的便宜,还卖葱搭芫荽地多送一些东西。
马氏广播电台早就打探到了葛家的动向,躲在小卖铺的门内探头探脑地朝葛家的方向张望,等夏利进入视野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了出来。
嫉妒有个定律——不羡慕陌生人的飞黄腾达,只眼红身边人的成功。
那辆红色的小轿车让马昭夏的眼睛充血了。她凡事都要掐个尖,她认为,葛国贞不仅拥有竹坞巷、乃至整个青花城的第一辆摩托车,现在又买了小汽车,是纯心欺负她穷;牛大妈夸奖“亲家生了这么优秀的闺女”更是刺一样扎在她心上,她怎能容许葛春妮比花红和苹果优秀?何况自己和花红费尽心机也没能和牛大妈做成亲家,却让葛家结了这门亲。
能说出口的痛和不能说出口的痛汇在一起,她皮笑肉不要笑地冲车窗里大声说:“哟,春妮这么优秀的姑娘,现在是去北京读书的吧?我听王英说,刘向阳也是今天走,过几天就是亚运会了,到时候可要替咱竹坞的人多看几眼外国人,看他们是不是红头发绿指甲……”
林竹
玉已经杀死了牙神经的牙齿突然又开始造反,她使劲按了下腮帮子,给左手边的春妮整理头发,淡淡地说了句:“我闺女的确优秀,不光是竹坞巷第一个女大学生,还举止端庄,谈吐文明,从不骂人。”
马昭夏像被人左右开弓扇了两巴掌,脸上火辣辣的,随即又刷上了层米糊,风干了,僵硬,惨白。
谁都知道花红和苹果不仅是长舌女,还是毒舌女,张嘴能把人骂个半死,鼻孔随意呼出来一口气,顶风都能臭上半条竹坞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