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在这一刻都提不起来了,眼底的光芒逐渐淡去,他慢慢地转了身,跌撞而下,一时不慎,竟滚了下去。
李良晟摔断了腿,被送回了衙门里头养伤。
为了顾全他大将的颜面以及安定军心,朱三文对外宣称大元帅是亲自出去刺探军情时伤了。
北漠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北漠如今还有十五万兵士,而粮食送抵,起码需要十天,十天没有粮食,便只能掠夺村庄的粮食。
但北漠边界的村庄,是苦han之地,粮食储存不足,哪里够十五万大军吃喝十天?
因此,便有北漠军溃散流窜,兵力渐渐分散,饿肚子的北漠军,凶悍异常,倒是把北漠边城一带弄得怨声载道。
靖廷探得敌情,如今鲜卑大军还有数日便可抵达,而甄大将军也还有五六日,想来日子是重合的。
瑾宁和靖廷皆认为如今是最好时机,不能再等。
但是,如何才是周全法?这场仗一旦打起来,若不能迅速击败北漠,等鲜卑援军抵达,则大周险矣。
陈国公提出,派人去通知甄大将军,让他绕道去拦截鲜卑大军,如此,可断了北漠的后路。
但是这种分散战术对大周也是很吃力,至少对甄大将军而言很吃力。
甄大将军统帅的兵马迄今为止是十万人,还有些零散部队没有汇合,鲜卑军起码二十到三十万,如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人数,如果让甄大将军拦截鲜卑的二三十万大军,那将会是十分惨烈。
可如果不拦截,等两军汇合,胜算更低。
大家一时也陷入了僵局,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来。
但就在此时,李良晟竟然让人抬着他来到了会议厅。
他听了陈国公复述的建议,缓缓地抬起头看着瑾宁,然后道:“本帅可率领三万人先设下埋伏,你们等甄大将军赶至,再一同与鲜卑人决一死战。”
李良晟这话,让瑾宁觉得很是意外。
她看着李良晟,不知他的话是否可信。
她是想过先命人带兵设下埋伏的,但是,如今归州的兵力也不甚足够,如果设伏对付鲜卑,则起码要带十万人才可拖延数日。
可一旦带走了这么多兵力,归州就不足以与北漠抗衡了。
带三万人对付二三十万大军,这是毫无胜算,甚至未必能拖多久。
尤其领军之人是李良晟,那更是不行。
靖廷听了李良晟的话,沉思了一下,道:“三万人,打个游击战是可以的,这样吧,大元帅负伤便不要去了,我带三万人前去设伏拦截,拖延数日让甄大将军与你们汇合,共同歼敌,你们若大胜,即刻领兵赶来围堵鲜卑,如何?”
李良晟听了这话,不等旁人说,便立刻道:“本帅赞成!”
第1359章
瑾宁冷冷地扫过去,李良晟却说了一句人话,“论制敌,论战术,本帅远不如陈监军。”
瑾宁都懒得跟他说,只看着靖廷,“你决定这样吗?”
靖廷摊开舆图,道:“按照之前探子刺探到的行程,如今鲜卑大概是行到霍山镇,我若此刻带兵赶去,会在黑水镇一带与鲜卑军遇上,黑水镇一带山高林密,行军困难,有利于我军设伏,若打散之后,在山中作战,我们也不至于一时半刻落败,至少能周旋个数日,如此,便可为归州换几日的时限,我会尽力拖延,等待大军救援。”
“但是,始终兵力强弱悬殊,便是设伏,怕也抵不住铁骑铮铮。”瑾宁担忧地道。
靖廷温声道:“我很有把握,你且放心。”
瑾宁想了想,道:“不,要不还是我去吧,你留在归州应付北漠军,你擅长打快攻,而我擅长打游击,我去拦截比你更合适。”
“不行,你去太危险,我已经决定!”靖廷斩钉截铁地道。
陈国公也看着她道:“你们都不去,我去吧,你们二人联手,先挫北漠,再杀去黑水镇支援,就这么决定。”
靖廷还想说,陈国公已经对李良晟道:“大元帅,此事就这么定了吧。”
李良晟却不愿意,“不是本将信不过国公爷,而是你久没上战场,你若领兵去拦截,那等同是去送死,本帅建议让陈监军去,他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是最有胜算的。”
朱三文听了这话不高兴,淡淡地道:“久没上沙场不意味着不会打仗,靖国候爷也许久没上沙场了,难道大元帅也认为他不会打仗吗?”
李良晟瞧了靖国候一眼,他对靖国候总是有几分敬畏之心,如今见他眸光锐利地扫过来,一时讪讪地道:“本帅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事关重大,还是让陈监军去为好。”
瑾宁见他一味地使开靖廷,倒像是有所图谋似的,更不能如他所愿,不过眼下不能再讨论,他在这里胡搅蛮缠,也讨论不出什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