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送走孩子后开始加大力度专注事业,把绣铺和织染坊干得有声有色,萧泽也很支持鼓励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认为她有这个能力,憋在家看孩子,太屈才了。
她总是有花样百出的新想法,实行下去总有惊喜,也给萧泽带来很多改革的新点子。
家乡的织染坊得到了老爷子两个儿子和儿媳的教导,越发出彩了,织染坊在二三年里终于站稳了脚跟,做出来的布料越来越好看了。
林宁也松了口气,写信要求家乡织染坊的熟手,一定要二三年就来杭州织染坊学习一次,学新东西新花色,感受一下江浙这边的新东西。
爷爷当即就同意了,林天等人也给家族出人出力出钱贡献自己的学识和在外学到的经验加以改进族规和族学的水平。
林家发展的蒸蒸日上,柳氏她爹作为本地的县令,政绩优良,林天一封信,把她爹调入了京城近郊做县令。
虽然是平调却是肥差,京城的京官就算是八品都比外地七品县令要金贵多了。
官位也分实权和虚职的区别呢。
而去县城的县令则换成了礼哥,这是萧泽求来的,亲自给皇帝恳求,让兄弟们不忘初心,回去感受一下自己依旧是那个农家子。
这话说得漂亮诚恳,趁着皇帝高兴,大手一挥就同意了,如今礼哥已经去家乡交接了。
林家村附近本来就不算穷,算是比较富庶的地区,有林家村带着早就不一样了,礼哥去的可是富庶地区,不是这点脸面你还去不了呢。
礼哥去,萧泽给了任务,要把周边最少两个县负责带起来,要让大家都能致富,关于堤坝的维修也要重视起来。
礼哥自然是听哥哥的,对家乡他更熟悉,知道哪些是薄弱点,该怎么下手,从小长大的地方没人能蒙骗他,这也是皇帝答应的原因。
忙忙碌碌中又过去一年,开春时听说宫里淑妃病逝了,老爷子得了消息也跟着去了。
方家两位最重要的给撑门面的巨头去世了,方家众人要守孝了。
趁这个功夫,不光三皇子在家守孝,连方家老大老二老三都要守孝,皇帝允准了他们守孝。
如果是自己特别看重的臣子,皇帝会驳回丁忧的折子,守孝就要闲赋在家,你的位子就被别人顶替了。
所以守孝其实非常关键,很有可能你几年都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三年孝期一过,不是你孝期过了就有好官位等着你,白日做梦呢吧。
你要补位,等,等别人守孝或者调离岗位,有空缺,你还要去找人走关系等等,都未必能补上官位。
三年一科举啊,两榜就能出好多士子,进士状元榜眼等等一队人等着呢,外地进京后还有已经做官好些年的成熟官员也在等位置,哪那么多空位。
方家全家都要守孝了,这是皇帝等了很久的机会,怎么可能放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