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馋菜蔬的拿猎物来换的呢。
牧民们也经常拿牛羊啊,牛羊奶这些来换。
这都是常见的。
西北边疆这边到了秋季气温就骤降,能吃的蔬菜除了抗han的大白菜,就没啥可吃的了。
自从有了苏家的蔬菜大棚,本地的百姓们可开心了。
特别是那些常年以ròu食为生的牧民一族,真是恨不得敲锣打鼓来庆祝秋冬季都能有蔬菜可吃。
徐大人他们也是听苏茵茵介绍,她家四婶能种很多能吃的菌子。
等苏茵茵说出来那些菌子的名称时,徐大人他们表示除了香蕈这种能吃的菌子,他们是一样都没听说过。
又听苏茵茵说哪种菌子鲜美异常,哪种菌子口感极佳,恨不得苏茵茵立刻将那些美味的菌子种出来。
于是,又给苏茵茵塞了好几个方圆百里的大山头……
与此同时呢,苏茵茵的几位堂哥的生意在玉南行省也进展极好。
苏茵茵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在楚瑾年的帮助下,以及玉南行省的配合支持下,将苏家各房的生意都在玉南行省扎下了根。
而她苏家的生意蒸蒸日上之下,也带动了本地的商贸发展。
光是雇佣百姓来做工的,就不少于七八千人。
虽说这数字不算太大,但这七八千人最少也养活了几千户的家庭啊。
且,苏茵茵在玉南行省生意都是挣钱的,贡献给玉南行省的税收也一个月比一个月多。
喜的玉南省衙一众大人们恨不得将苏茵茵当财神爷给供起来。
玉南行省这半年来的改变也被周边两个临省的有心人看在眼里。
作为邻居,另外两个省衙的官员们少不得要来信给玉南行省省衙的诸位大人询问或者取经。
最后么,就是托人求到苏茵茵的面前了。
徐大人等一众大人们也都极力促成。
楚瑾年和楚大夫人也都认为,有玉南行省这个基本盘,桥头堡在,是时候去隔壁两个行省开拓市场了。
对苏茵茵来说,有了玉南行省这个成功且成熟的样板后,去隔壁两个行省发展也不难。
只要人手充足,成功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
何况她在玉南行省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培养了不少人手了。
一切都很顺利。
哪怕是隔壁两个行省的省衙班子不似玉南行省的纯粹,可有一点是一样的。
他们都期望苏茵茵带着苏家的产业入驻他们行省,给他们所在的行省带来实实在在的税赋好处。
不管他们是想要升官,还是想尽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