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苏皎填好单子,又跟工作人员询问了一下有关于书本的事情。
两人这才知道,广场靠近军区大山那边,建起来一栋图书大厦,所有售卖的书籍都送到那边去了。
等两人循着路过去,入目就是一个占地面积超过四百平米的高大建筑,足足九层楼高的图书楼看上去十分的辉煌壮阔。
虽然对比起城区那些真正的高楼大厦而言并不高,但这座图书楼已经是新区里傲视群雄的建筑了。
图书大厦是大家口中的戏称,这栋图书楼的名字是“雅书阁”。
进入雅书阁没有任何的限制,规矩也是极寒之前的那些图书馆规矩,只不过在这边工作值守的,都是军区里的战士们。
现在新区里大多人都还忙碌着生活,有那个时间的人不多。而大多数的普通人,对军人都抱以浓厚的敬畏之心。
这样一来,雅书阁里的人少之又少。
两人这一路下来,入目全是熟人。
图书馆这种空闲的地方,基本都是受伤的战士过来轮值的。
而最近能让战士们大批量受伤的,就是城区的那一次虫族清缴,这一眼扫过去,就两个不是在那次清缴中认识的。
……
笑发财了。
得知两人想找的书籍类型,一群显得无聊的战士们翻了翻,十分热情地给两人指了路,还大概估计了下具体的书架。
寻找范围顿时从九层楼缩减到几个书架,苏皎和顾凌野都松了口气。
然后他们就发现,这口气松早了。
战士们帮忙缩减的范围十分精确,但整整五个书架的书籍上,全部都是农业工具相关的。
在走到书架面前之前,苏皎和顾凌野从来都不知道,华国上下五千年,有那么多的农业工具展现过自己的身影。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机器盛行的时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执着于复盘古时候的机器,并且著成书。
这种事情换在以前的任意时候,都会让两人表达尊敬。
但此时此刻,看着好像完全一样,内容大量重合,又好像完全不同,内容各有细化的书籍,大脑陷入了卡顿状态。
两个人只挑着和水稻有关的书本查看,花了两天半的时间,终于找到了他们能够弄出来的人力脱谷机。
誊抄下相关的内容回到家,两人都摊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别说去做工具了,连爬起来的欲望都没有。
已然彻底虚脱。
安装电路的专业人员还没有来,后面的稻谷经过这些天的晾晒,倒也差不多了。
两个人赖了一天,第二天早上就端着小板凳坐到了后面的平台上,把稻穗从稻秆上剪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