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的,就好像丰隆村的村民多没良心似的。不过倒还真能把这群不事生产的三代们糊弄过去。
王远志带头,三人纷纷要帮林煜文出主意。
丁厉豪却摆摆手,带头道:“我问过了,他那边今年已经提前多育了种苗,等下下周种时,我准备亲自过去帮忙。”
他那语气说得特自然,言外之意流露出的意思是,都是自己人,亲自帮忙才能显出诚意。
三个大少都没经历过农活的摧残,反正一听丁厉豪亲自要去,寻思着要跟林煜文打好关系维保口舌之欲,都承诺到时跟丁厉豪一起了。
林煜文憋笑憋得好生辛苦。
好在这一顿饭他丁厉豪第二大目的也在于此了。第一大目的,肯定是看林煜文生意都拓展到京市了,帮他扩充扩充人脉,这也算是请林煜文出场的劳务费了。
两个目的都达到,这餐饭也就进入尾声了。
饭局结束,只有小孩子林锦书是最大赢家,吃得肚皮滚圆。
晚上京市大多景点都不营业了,林煜文便拉着儿子在什刹海附近逛胡同。
林锦书一天吃得贼好,晚饭后又被遛了一个多小时,十点半到酒店又洗了个澡,等上床刚沾枕头,他就睡熟了,连带着第二天坐高铁还昏昏欲睡呢。
……
王敏芳是镇上红薯粉店老板老黑的表妹,她家之前是种植紫薯的,只不过去年紫薯市场不太好,基本就没赚着什么钱。
不过想想也是,这两年紫薯市场大热,不少种植户也跟进种紫薯,种的人多了,自然价钱就卖不高。
紫薯这玩意本身产量就比不上红薯,要是连单价都卖不高,继续种紫薯也就勉强维持个生活。还不如干脆种小麦呢,毕竟小麦种收全程都能用机器,省力得多。
可要是家里真改种小麦,也用不着留这么多劳动力啊,家里二老就足够照料家里的地了。种小麦又赚不了多少钱,她得跟丈夫一起出门打工。
可几年前她跟丈夫回来种紫薯,就是不想大宝当留守儿童。总不能把大宝供到初中了,再让二宝三宝在家留守吧?
王敏芳心里不甘,眼瞅着再过一月,地里的早油菜一收就又到种紫薯的时候了,今年……究竟还要不要育紫薯苗了?
王敏芳家跟一般人家还不太一样,家里是她做主,公公婆婆也都听她的,丈夫跟公公一样都是老黄牛的性子,而她婆婆也是个开明的,当初她一嫁进来婆婆就直接把家交给她来管。
到现在王敏芳都还记得很清楚,婆婆说她是家里唯一一个上过大学的,她有知识有文化,家里大小的事理应她来负责。
虽说只是个普通民办大专,可能得到婆家这样的看重,王敏芳也是心存感激,这不,她前两年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便是回来种紫薯。
不光是靠种植紫薯赚了一笔不小的钱,关键是家里三个孩子也都挺有出息,老大老二都是学校前十,老三虽说还没读小学,可眼瞅着也是个听话乖巧又激灵的孩子。
这不,整个家庭又走到岔路口了,家里丈夫公婆也都在看她。
邻里邻居也给过建议,不外乎是俩大人趁着能干厂子里还要,赶紧出门打工赚钱,把家里的地都种上小麦,孩子交给老人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