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秦时小说家 > 第三五一六章 将星有衰求票票(第1页)

第三五一六章 将星有衰求票票(第1页)

诸般事,缠绕在心。

家国沦亡多年。

这些年来,一直想要抗秦、敌秦有所为,却又没有什么大的所得,反倒是己身之力不断被消耗。

着实非所想。

所想之事,秦国虽说占据山东的广袤土地,却。。。

风穿过归真城第五道门的缝隙,在语冢图书馆的穹顶下回旋,带起无数漂浮光团微微震颤。那些光如萤火,却比萤火更沉,每一粒都承载着一段曾被刀锋截断、火焰吞噬或冰雪掩埋的话语。它们缓缓流转,仿佛在呼吸,在等待某个愿意俯身倾听的人。

少年??如今已不再是少年,而是被称作“守言者”的青年男子??正缓步穿行于光海之间。他额前仍戴着那枚银杏叶编成的环,十年光阴未使它枯萎,反而愈发青翠,似有生命般随他的心跳轻轻脉动。他不再颤抖,也不再怀疑自己是否配得上这份传承。他知道,所谓“守书人”,从来不是守护文字本身,而是守护那些即便无人听见也要说出来的勇气。

小女孩的抽泣声早已平息。她抱着化为灰烬的诗篇入睡,蜷在语冢最角落的一张藤椅上,像一粒埋进泥土的种子。而那朵从灰烬中绽放的银杏花,则静静立于她脚边,花瓣薄如蝉翼,透出淡淡的青光,仿佛还映着火焰中的字迹:“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听,我就不会停下。”

守言者凝视良久,忽然察觉四周的光团开始异动。原本散乱漂浮的光点竟缓缓聚拢,围绕着他形成一道螺旋状的光环,由低至高,宛如一座无形的塔正在升起。他心中一震??这是“共感征兆”,只有当某人的内在频率与千万沉默之声产生共振时,才会出现的现象。

他闭上眼,任那光环将自己包裹。

刹那间,万千声音涌入脑海??

不是语言,不是词汇,而是一种更为原始的存在:是母亲哄婴孩入睡时的哼唱,是战俘在地牢里用指甲刮墙的节奏,是老农望着旱裂田地时那一声无声的叹息,是少女在出嫁前夜写完又烧掉的情书残句……这些声音从未被记录,却因阿稚吞咽过人间的沉默,而得以在天地血脉中游走,如今终于寻到了回应者。

他的身体剧烈一颤,双膝几乎跪倒。但他咬牙撑住,双手张开,如同接引雷霆。

“我在这里。”他低声说,“你们的声音,我没有资格替你们说完,但我愿意成为第一个听见的人。”

话音落下,光环骤然收缩,所有光点汇成一道流光,直冲天际。那光穿透语冢穹顶,破开云层,射向遥远的火星第九展厅。此时正值子夜,晶石仍在低鸣,仿佛尚未从阿稚的遗声中苏醒。当这道来自地球的光束降临,晶石猛然震动,全息影像再次浮现。

这一次,并非阿稚的身影。

而是一群人。

他们穿着不同年代的衣裳:有披甲执简的周代史官,有裹着粗布斗篷的汉代女儒,有手持竹笔蹲坐牢狱的晋朝文士,有背着油印机跋涉雪山的民国学生……他们彼此陌生,却站成一圈,手牵着手,围护着一本虚空中缓缓旋转的无名之书。

书中无页,唯有不断流动的文字,像是血液,又像是风。

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不属于任何一人,却又来自所有人:

>“我们未曾留下名字,但我们留下了话。”

>“我们被割舌,但我们没有闭嘴。”

>“我们被焚稿,但我们仍在书写。”

>“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一个孩子肯为一句诗流泪,文明就不会死。”

影像持续不到半刻钟,便悄然消散。但全球各地的记忆小屋在同一瞬间亮起同一种蓝光??京都千纸鹤重新排列,拼出“守言”二字;耶路撒冷哭墙上浮现出九种古老文字书写的“见证”;南极冰层下的激光刻痕延伸出新的分支,竟与语冢图书馆的结构完全一致。

而在归真城外,缄默井上方的夜空突然裂开一道细缝,星光倾泻而下,落在那颗曾由舌骨凝聚而成的水晶球残骸之上。碎裂的晶体开始蠕动,如同活物般自行重组,最终化作一面通体透明的镜碑,碑面光滑如水,却不映人脸,只映出一行行不断浮现又消失的文字??那是所有未能完成的句子,所有卡在喉咙里的呐喊,所有写到一半就被打断的信。

盲文师拄杖而来,站在镜碑前久久不语。直至东方微明,他才缓缓开口:“这不是终点。这是‘承声’真正的开始。”

他转身,望向语冢方向:“我们需要新的仪式??不再只是聆听死者,更要唤醒生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