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县治:旧时指县政府的所在地。
3无礼:经过县衙署时,按礼应下驴步行,李白骑驴经过,故为无礼。
4供状:指书面的供词。
5龙巾:君王所用之巾。
6花阴县:也作华阴县,因县城在华山之阴(山北),故名华阴,治所在今陕西华阴。
7采石:亦称采石矶、牛渚矶,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翠螺山麓。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别称。
8宫锦袍:用宫锦制成的袍子。
【译文】
李白飘荡游览四方,想登上华山,乘着醉意跨骑毛驴,经过华阴县县政府,县令不知道是李白,愤怒地拉他来到县庭下说:“你是谁?胆敢这样没有礼貌?”李白为此写了书面供词,但不写姓名,只说:“曾用皇上的巾帕揩拭呕吐物,皇上亲手为我调和羹汤,杨贵妃为我端过砚台,高力士为我脱过鞋子。天子的宫殿门前,尚且容许我快马奔跑;华阴县里,竟不让我骑驴?”县令又惊讶又惭愧,行拜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这里。”李白长声笑着就离开了。曾乘船与崔宗之从采石矶去往南京,穿着宫锦织成的华美衣袍坐着,潇洒自如,好像旁边没有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注释】
1永王璘:即李璘,唐玄宗十六子,封永王。安禄山叛乱,唐玄宗命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使、江陵郡大都督,保卫东南。肃宗恐其争帝位,命其入蜀见上皇,璘不从命,不久兵败而死。
2庐山:又称匡山,在江西九江南,鄱阳湖畔。相传周朝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草庐为舍,故名,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
3僚佐:官佐属吏。
4彭泽:县名,治所在今江西彭泽。
5浔阳:郡名,治所在今江西九江。
6并州:州名,唐开元年间改为太原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
7郭子仪:唐代名将,华州郑(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在河北击败史思明,功居第一,后进封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也称郭令公。据学者考证,李白救郭子仪事纯属伪托。
8夜郎:古国名,西南夷分支,主要在今贵州西部及北部,并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北部部分地区,居民有夷、濮、羌等,统称夜郎。
【译文】
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在四川,命令永王李璘调度保卫东南,李白当时高卧庐山,被征辟担任佐吏。李璘起兵谋反,李白逃回到彭泽,李璘兵败后,被牵累囚禁在浔阳郡监狱中。当初,李白游历并州时,见到郭子仪,认为他与众不同,曾经救过他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请用自己的官位来替李白赎罪,皇帝下诏将李白长期流放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注释】
1度:通“渡”,过江河。牛渚矶:即采石矶。
2谢家青山:即谢公山,今安徽当涂东南三十里青山,因有谢朓旧宅,故又称“谢家青山”。李白“一生俯首谢宣城”,故有此意。
3凉武昭王暠(hào):即李暠,字玄盛,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人,十六国时西凉建立者。
【译文】
李白晚年喜好黄老之术,从采石矶渡江,乘着酒劲捕捉月亮,沉落到水中。一开始李白喜欢谢公山,如今李白墓也在那里。有集子二十卷流行在世。有的人说:李白,是凉武昭王李暠的第九代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