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崔旰(hàn):即崔宁,本贝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客居剑南。宝应初蜀乱,严武荐宁为利州刺史,复转汉州刺史,累有军功。郭英乂为剑南节度使,与宁有隙,奸宁妾媵,率兵伐宁,宁反击,英乂败,为韩澄所杀,剑南大乱。后贿宰相杜鸿渐,授成都尹,赐名宁,后任西川节度使。大历末入朝,卢杞奏宁有反状,被缢杀。
2梓:即梓州,因梓潼水为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夔(kui):即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东。
3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
4瞿塘:即瞿塘峡,在今重庆奉节东,长江三峡之一。
5溯:逆流而上。沅(yuán):沅江,发源于贵州,流入湖南。湘:湘江,发源于广西,流入湖南。衡山:南岳衡山,又称峋嵝山或虎山,在湖南中部,有“五岳独秀”之称。
6耒阳:县名,在湘江支流耒水北岸而得名,治所在今湖南耒阳。
7岳祠:即南岳山神庙。
8涉旬:经过十天。
9牛炙:烤牛肉。
【译文】
崔旰等扰乱四川,杜甫来往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乘船出瞿塘峡,沿着沅江、湘江逆流而上,登上南岳衡山,便客居在耒阳,游览南岳山神庙,结果洪水突然到来,一连十天没有吃饭,县令备船来迎接他,才得以回来,为他准备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大醉,一夜就过世了,享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及润州刺史樊晃纂《小集》,今传5。
【注释】
1检:约束。
2挠弱:衰败、衰落。挠,通“桡”。
3坟在岳阳:杜甫墓地,说法众多,待考。
4润州:州名,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刺史:州的行政长官。樊晃:句容(今属江苏)人。大历时,任润州刺史,集杜甫诗为《杜甫小集》六卷,并为之作序,与诗人刘长卿、皇甫冉友善。殷璠曾收其诗入《丹阳集》,芮挺章《国秀集》亦收有其诗。
5今传:据考,杜甫文集至北宋已不全,仅传二十卷,辛文房误。
【译文】
杜甫放荡疏旷不喜欢约束自己,喜欢谈论天下大事,高谈阔论但不切实际。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作“李杜”。多次经历寇贼叛乱,坚持节操没有污损。创作诗歌,感伤当时帝国衰弱,深情不忘君恩,人们都很哀怜他。坟墓在岳阳。有集子六十卷,和润州刺史樊晃编纂的《杜甫小集》,如今流传在世。
○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观李、杜二公,踦版荡之际,语语王霸,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之妙,双振当时,兼众善于无今,集大成于往作,历世之下,想见风尘。惜乎长辔未骋,奇才并屈,竹帛少色,徒列空言,呜呼哀哉!昔谓杜之典重,李之飘逸,神圣之际,二公造焉。观于海者难为水,游李、杜之门者难为诗,斯言信哉!
【注释】
1踦:即“崎岖”,道路险阻不平,比喻处境艰难。版荡:即《板》《荡》,《诗·大雅》篇名,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国家,比喻乱世。
2王霸:即王道与霸道,关于王道与霸道的讨论史称“王霸之辨”,王道即行“仁政”,霸道依恃的是武力。
3骚雅:原指《离骚》和《诗经》大小雅,这里借指李杜诗歌。
4风尘:高风清尘,犹“风范”“风度”。
5长辔(pèi):长缰绳能自如驰骋,喻卓越的才能。未骋:喻没有充分施展才能。
6空言:不起作用的话,《史记·太史公自序》引孔子语“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7观于海者难为水:语出《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即看过大海的人,别的水就很难吸引他,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眼界开阔。
【译文】
○能说的人未必能行动,能行动的人未必会说。看李白和杜甫二公,在乱世之中处境坎坷,每句话都关乎王道霸道,褒扬或贬低时政的对错,忠君仁孝之心意,感动千秋万代,歌诗吟咏之绝妙,双双振起在当时,兼有古今作家的众多长处,集中了历代作品的各种成就,历代之后,仍想象得到他们的崇高风范。可惜满腹才华没有机会施展,奇特的才能也都屈缩不申,使竹帛上的诗歌和历史减少光彩,徒劳地陈列为不起作用的语言,哎呀,悲哀啊!过去说杜甫的典雅庄重,李白的飘然超逸,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们都达到了啊。看过大海的人就很难再被别的水吸引,游览过李杜诗歌世界的人就很难再被别的诗吸引,这句话真是不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