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话事人 > 第609章 最大的善意(第1页)

第609章 最大的善意(第1页)

最大的善意林泰来差点被陈学士这句话噎死,没想到这位平常看起来毫无特点的掌院学士也有偶露锋芒的时候。「就算我的名声不重要,那我又为什麽要帮你?」林泰来问道。陈学士很肯定的说:「这不是你帮我,而是互相帮助。你帮我调到刑部或者工部,我帮你解决孙继皋这个难题。」林泰来不屑的回应说:「孙继皋于我而言,算什麽难题?」陈学士语重心长的说:「如果你把孙继皋罢黜,就等于是被别人利用了。那就显得你很蠢,你心里也不爽吧?可是如果留着孙继皋在翰林院,继续担当庶吉士教习,你看着更不爽。所以我有个办法,调孙继皋为国子监祭酒,就能两全其美。」国子监祭酒和词臣体系是有紧密关联的,往往会作为词臣的迁转官职。对于中低层翰林来说,去当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升职,但对孙继皋来说却等于「流放」。而且国子监距离翰林院距离比较远,相当于在物理意义上把孙继皋赶出翰林院了。但国子监品级又不算低,对于那些与孙继皋竞争升三品丶想拿林泰来当枪使的翰林们来说,孙继皋的威胁仍然存在。最终不至于让林泰来像是个冤大头似的,卖苦力帮别人赶绝竞争对手。林泰来琢磨了一会儿后,发现陈学士这个提议可能真是最稳妥的方案了。但他还是犹豫着说:「国子监里有数千监生,让孙继皋去国子监,若他煽动监生丶再起事端又该如何是好?」反正网文小说里面都是这麽写的,鼓动监生闹事乃是日常操作。陈学士诧异的看了眼林泰来,你这九元真仙的脑回路怎麽如此与众不同?就国子监里那群老扑街,几千人加起来的份量也不如你一个九元真仙,你怕什麽?后世人总把国子监当「最高学府」,但在中晚明,翰林看国子监监生就像是清北本硕博一条龙看普通院校的成人本科。不过看在寻求合作的份上,陈学士又很贴心的说:「那就让孙继皋去南京国子监,这你总不会再担心了吧?」「那就没问题了!」林泰来彻底没了疑虑。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赵志皋那样,从南京国子监冲出来飞黄腾达的。词臣是一个名义上直属于皇帝的独立体系,不隶属于其他任何部院,内阁大学士等于是兼任词臣体系的总管角色。像翰林工作调动这样的事情,需要内阁和掌院学士的双重批准,并不是像普通官员一样经过吏部。最后陈学士说:「调孙继皋去南京国子监,我这里没问题,一定同意。你只需要搞定内阁就行,你不会搞不定内阁吧?」林泰来很有信心的说:「内阁那边好说!明天廷议对质,阁老应该会到场,我顺便把这事办了。」陈学士想了想后,还是含含糊糊的提醒说:「要注意舆情影响,词臣还是要讲究些体面。」于是孙继皋的命运,大致就这样定了下来,具体还要看林泰来能不能搞定内阁,以及舆论。而后林泰来就在状元厅里坐着了,别处哪也没去。明天就要一大帮人对质了,不能给别人窥测自己的机会!这种廷议属于自愿性质的,除了对质的当事人以及阁部院九卿,大臣们可参加可不参加。但是到了第二天时,午门外东朝房里不说是人山人海,也称得上人头攒动了。吏部的王天官驾到时,差点挤不进去,站在门口看着朝房里的情况,直皱眉头。稍后王天官做主说:「都出来!今日廷议在朝房外面!」一般廷议都是由外朝第一人吏部尚书来主持的,王天官当然有资格进行安排。反正当年的日常早朝都是露天进行,今天大臣露天开会也没什麽大不了的。总比把东朝房挤爆了要好,万一出点安全事故,那就成笑话了。林泰来走过端门,看到东朝房外面满坑满谷的人,顿时感觉自己亏了。如果收门票,一场怎麽也能赚个四位数的银子。这帮大臣当年要上早朝时,一个个都不乐意,这时候倒挺积极!现场人多,但基本官场素质还是有的,站位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规律,和朝会班位也差不多了。林泰来扫了一眼,就踱步来到王天官身边,站着不动了。看到主角林泰来出现,主持廷议的王天官开口道:「皇上有旨,命林泰来与人当廷对质,被林泰来弹劾的人,自行出来辩驳吧。」这时候,从翰林院掌院陈学士的身后,有个人站了出来。并对王天官说:「虽然我没有被林泰来弹劾,但我近日被林府爪牙挡于翰林院外,不能正常入内。今日要当面询问林泰来,私设关卡阻拦翰林,这究竟是何道理?」听到这里,即便是不认识的也知道了,这个翰林就是万历二年的状元孙继皋了,一位敢在状元厅与林泰来抢位置的超级猛人。不过另外有小道消息流传,说孙继皋是被人坑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占了林泰来的位置。小道消息就是这样真真假假,到底真相如何,谁也说不清。孙继皋又继续说:「另外今日还有第二个问题,去年年底,翰林院修成《累朝训录》,共计一千九百二十八卷。登记在册的修书人员中,林泰来一人就抄录了二百卷,这明显不合理!敢问林泰来,不在京师的情况下,怎麽抄录的二百卷?」林泰来:「」卧槽!去年自己在西北打生打死的刷功劳,居然把翰林院修书这份本职功绩忘了。那些代笔也太能写了吧,两年时间竟然闷头帮自己刷了二百卷业绩?这麽说来,朝廷还欠自己一次升级?还有,不就是一个人经常不在京师的人,抄录了十分之一丶大概一百几十万字而已,怎麽就不合理了?林泰来还没怎麽样,首辅申时行和翰林掌院陈于陛的脸先黑了。这俩人一个是《累朝训录》的总编,另一个是副总编兼执行主编。而且修成后还是申首辅负责进献的,出了任何差错,都是申首辅负总责。你孙继皋到底是想公开指责林泰来,还是想公开打首辅和掌院的脸?主持廷议的王天官试探着问道:「林九元你怎麽说?」

林泰来茫然的看向王天官,「这跟今天当廷对质有关系吗?」王天官立刻非常肯定的说:「应该是没关系,皇上旨意是就奏疏内容进行对质。孙学士所说的这些问题,并不在你奏疏范围之内。」「无关之人别捣乱!一边去!不然以后将堵在家里让你出不了门!」林泰来对孙继皋挥了挥手,就像是驱赶苍蝇。弹劾过林泰来又被反弹劾的御史冯从吾叫道:「林九元不敢正面回应麽!难道你只敢用武力手段对付翰苑前辈麽!」林泰来转头对冯从吾回答说:「我不正面回应,就是对孙学士的最大保护!只用武力手段对付孙学士,就是我最大的善意!你这样叫嚣,是不是一定要盼着孙学士出事?」冯从吾煽动群体情绪说:「如此奇谈怪论,当真闻所未闻!不如付于公论,诸公可以评个理!」他害怕一会儿轮到自己与林泰来对质,只能早早的就开始搅混水。如果能阻挡或者拖住林泰来,牺牲个把别人也是值得了。林泰来指了指冯从吾说:「这是你逼我的!」而后又完全不带委婉的,对申时行说:「我向诸位大学士提议,孙学士已经不适合在翰林院,应当调往他处!」申时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可以!」首辅连宽大形象都不装了,可见真被孙继皋气到了。四阁老赵志皋也紧跟着说:「可以!」顿时人群里一片哗然,这样整人也实在太粗暴了吧?太瞧不起在场的人了吧?这是把大家当空气吗?这不是你们内阁私密会议,这是当着上千官员的面呢!当即有人叫道:「当众挟私报复!」还有不少人一起叫道:「不公!不公!」申时行没有理睬别人,就看着林泰来。他之所以不装宽大,就是认为挑事的林泰来一定能完美收尾,这就是真正的信任。林泰来却看向三阁老王家屏,主动问道:「山阴阁老如何看?」王家屏不能不出面维护,他指着孙继皋,愤然答道:「孙学士乃是万历朝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