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讲席(第1页)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讲席(第1页)

“学为民而不为官,文为理而不为饰。’

“读书之人若不能助一地,一人,便是白费书本。”

他不单讲,也听。他在讲学之余设“公案茶堂”,每七日一次,令学子自选时政争议,自主辩论,旁听评断者,皆可发言。

他还请来市井匠人、盐商、农夫为客,讲述生活,令书院上下皆为之一变。

而正是这般风气,令朝中老臣惶然。

户部尚书赵廷赞连夜入宫,面见朱元璋,言语直白:

“陛下,沈吴之风,虽表面尊太子,实则借此拉找天下士子。士者皆聚,则势将倾!”

朱元璋皱眉不语,沉吟半晌,却不发怒,只抬手道:“朕知晓了。”

赵廷赞退下,朱元璋却命来锦衣卫密探:“查沈昊,再查朱瀚,三日之内,必有交代。”

三日之后。

东宫内,朱标正在案前批阅昊送来的书院新政条目。

忽听殿外内侍快步入禀:“殿下,锦衣卫掌印赵侃求见,带有圣谕。”

朱标起身,神色一凛:“请。”

赵侃入殿,拱手行礼,沉声道:“奉陛下之命,欲召沈昊入内廷面问。”

朱标一惊:“为何如此急召?”

赵侃只低声一句:“坊间传言四起,御前需辨。”

朱标心知不妙,顾不得礼数,立刻命人备马,亲自随赵侃前往书院接人。

半刻钟后,沈昊已被请上马车,面色平静,只对朱标一笑:“太子勿忧,我这人最会‘讲。”

朱标却沉声回道:“你若折了,我这太子之位,也就空了。”

车行入宫,朱瀚早已在文渊阁前等候,一身衣服,面如寒霜。

他抬眼看向沈昊,道:“从这一刻起,你说的每一个字,不再只是士林风声,而是太子的生死。”

沈吴拱手低头,缓缓开口:“学生明白。”

“那就进去吧。”朱瀚转身,衣袍翻飞,“你只需说实话,其他的,交给我。’

宫门缓缓开启,金銮殿前,灯火辉煌。

登阳山之后的第五日,宫中忽传密旨,朱元璋以“修养”为由,暂避朝政三旬,由太子朱标暂代监国。

此令一出,朝野震动,百官面面相觑,许多人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如雷鸣。

这道圣旨,无疑是朱瀚推动的第一块棋。

而在圣旨颁布后的当夜,礼部尚书刘秉昌便在府中设宴,广邀各方士林名宿与朝中重臣,名为“话论道”,实则探风问势。

朱瀚未至,但沈昊却被特别请名入席。

灯火辉映间,厅中座无虚席。

朱齐安亦在,只是面色略寒,不再似书院一战前意气风发。他未言语,只冷眼旁观。

刘秉昌举杯,笑道:“今日请诸公前来,不为他事,只为一间??太子监国,诸位以为可否?”

一语既出,厅中一时寂静。

有人低声咳嗽,有人抿酒不语。

朱齐安终是冷笑开口:“此等大事,岂可一纸密旨而定?太子年少,何以服众?”

沈昊淡淡开口:“太子年少,但心思沉稳。况监国三旬,又非登基称帝,诸位何必惊疑?”

“话虽如此,”对面一名老臣持摇头,

“国事如江,不容小觑。陛下既暂避朝政,便该有辅政之臣。若无人辅之,岂不任小子行事?”

沈昊微微一笑:“既有王爷在旁,众臣又在朝堂,若太子独断,诸公岂无言谏之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