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没有必要告诉这些人,他恢复朱元璋在世时所用的律法,究竟是为了什么。
只要他顶着朱棣的这张脸,他想做什么,不用和任何人商量。
“这……”那几个站出来的大臣没想到‘朱棣’会这么怼他们。
脸上虽然挂不住,但是到底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是他们拿着朝令夕改先说事的,也怪不得‘朱棣’。
“可是皇上,当初这些皇令理律,确实是经过众臣商
议,对大明百姓都是有着极大好处的。”
“如今贸然更改,难免民间会哀声载道,得不偿失呀。”
又有人开口劝说道:“还请皇上三思而行。”
这圣旨虽然已经写了,可到底还是没有施行。
如今收回成命,倒也算不得朝令夕改。
倒是一旦颁布这等皇令,到时候在民间会掀起什么风浪,谁又能说的准呢。
“怎么,朱允熥当初颁布的皇令于国于民大有利处。”
“那么先帝使用的律法,就一无是处了吗?”
“难道你们是在质疑先帝的治国之道不成?”
龙椅上的‘朱棣’语气冰冷,灼灼的视线,盯着那开口说话的大臣,咄咄逼人。
“臣,臣不敢……”
这么大一顶高帽子扣下来,这大臣自然站不住脚,立马人就跪了下去。
“起来吧。”
看着殿内乌压压跪倒了一片,‘朱棣’缓了缓,才开口喝道。
待众人又胆战心惊的起身之后,‘朱棣’才继续开口。
“你们只看到了眼前的益处,却丝毫没有远瞻那些法律条例给国家带来的弊端。”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管理办法,这叫因地适宜。”
“此举措,确实有益于天下百姓。”
“可是地方条例不同。优待政策也不同,所以导致了人口大规模的变迁,这些弊端你们也不能忽视。”
“先前战争不断,这些缺点暴露的不明显。”
“可如今太平盛世,日后总不能继续富饶的地方百姓撑死。”
“资源
匮乏的地方百姓饿死。”
“共同发展才是我们主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