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华,诸夏。
但在国内,如果是少数民族,是可以更改成汉族的。
汉人,汉族,便被国外如此称呼。
民俗学。
但那是宣传与推广的事情,这是李景霖这样艺术工作者的事情。
所以,华夏民族,对待少数民族的同胞,是和世界所有国度都截然不同的。
有时候,也经常会有一些较为激进的年轻人认为,民俗是好的,但太强调民俗很容易捧古人臭脚,将糟粕视为瑰宝。
而自汉后。
天南海北的各种人族,交流,影响。
这其中,“一家人”的思想非常的重要。
之所以西方搞了一大堆的文化,努力了许久,耗费了巨资,也没有从思想文化的根本上摧毁华夏,正是因为,华夏有根。
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似乎只是觉得,这民俗文化该研究,该尊重,但具体重要在哪,却完全不明白。
“是啊。”
因为,直到唐代,律令中终于正式称唐人为“汉”,汉族的族称才彻底定型。
将好的推广,将不符合现代价值观的内容尽可能的规避,不要大张旗鼓的摇出来,引起一轮轮的争议。
民俗学的马教授,需要做的,就是抛开个人的感性,去以学术的态度全面的分析研究古民俗文化。
民俗学的种种,便是在不断的巩固,加固,证明这个观点。
哪怕是长相,科学意义上的“人种”截然不同的俄罗斯族,哈尼族等等
大家也都不会觉得“那是外人”。
漫长的演变中,这些人,也与华夏大地上其他人逐渐融合,经过千年,成为了“汉家文化”中的一员。
这个根或许大众觉得很笼统。
或许很难有人相信。
“只要你是华夏国籍的,那只要你父母同意,你觉得你是汉族,那你就是汉族”。
无论在溯源,证明,还是帮助少数民族挖掘历史,文化,以及对民族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是马教授这样的人,汇聚起来,撑起了文明文化的根基,使得华夏文明在疾风中屹立不倒。
是民俗学不断的深入挖掘与研究,证明了一件事。
华夏大地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融合,不是近现代的事情。
汉族,也不是一个西方学者定义的“种族”概念,而是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概念。
多元一体。
那特么是自古以来。
这在ZZ与经济领域更是相当重要。
正是因为多元一体,所以推动全世界范围内的多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