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最近两天,才难得的感到了一丝清静。
说起来,陈舟还得感谢一下那位李教授,要不是那档访谈节目的爆火,他估计自己这两天也还在疲于应付那些不知几何的电话。
而这档访谈节目,陈舟在休息时,也抽空看过相关的视频。
对于里面的精华内容,他还是十分赞同的。
就比如说,这位李教授所说的,华国的学术环境变了,大家对待知识的态度更友好了,更适合搞研究搞学术,都是不争的事实。
至于像什么无奈与绝望啊,既幸运又不幸啊,研究没有瓶颈啊之类的言语。
陈舟就觉得,大家都知道的事,多普及普及也是没问题的。
但是,关于开民智之道,带来全民向学之类的评价,陈舟就有点不置可否了。
这帽子戴的太大,他还真不想去接,他还有自己的宏伟蓝图。
可令人无奈的是,随着这两天的发酵,似乎华国所有人,都已经默认了这顶帽子的归属。
此时,倚靠在座椅上的陈舟,手指轻触手机屏幕,退出了这些热点的评论区。
可即使不去看最近的热点评论,陈舟也觉得满眼都是自己的名字,满眼都是那顶帽子的口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陈舟”这两个字,已经不仅仅是陈舟自己的名字了,更像是一中符号。
并且符号化的趋势,还在一步步的加重。
轻轻摇了摇脑袋,陈舟将眼前的杂念斩除,再次轻触手机屏幕,跳转到他的个人微博里。
看了看自己刚发的这则消息后,陈舟便退出了微博。
至于那则消息下面不断增长的99+,他并没有去理会。
在放下手机后没多久,房间的门便被敲响了。
起身打开门,看到站在门口的熊浩,陈舟问道:“都安排好了?”
熊浩重重点头道:“我刚与齐茵联系过,对于三天后的行程,她那边已经全部安排妥当。可距离您出发,毕竟还有三天的时间,这期间可能还会发生一些变动……”
“可能的变动都没什么,我听你们的安排。”陈舟摆了摆手,看着熊浩,继而认真说道:“倒是真的辛苦你们了,我希望能够和上次去国际数学家大会一样,咱们都一起回来。”
“您放心,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熊浩憨厚地回道。
对于陈舟所说的一起回来,熊浩不能确定。
但对于陈舟能不能安全回来,熊浩十分确定。
收敛情绪,熊浩转而问道:“陈教授,那咱们现在是去李局长那边吗?”
陈舟点点头:“得过去一趟,在去斯德哥尔摩之前,能解决一件事是一件事。”
说完,陈舟和熊浩二人便离开宿舍,驱车前往李振邦那里。
最近的李振邦,忙的是不亦悦乎。
自从陈舟把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计划书交给他后,他就开始了脚不沾地的快乐生活。
一方面,需要找相关领域的专家,秘密地对研究计划书进行校核。
倒不是说他李振邦不相信陈舟的能力,这种重大项目的上马,是肯定需要多方论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