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阵问长生 > 第152章 回春与骨刻(第2页)

第152章 回春与骨刻(第2页)

一名五岁女童曾指着空地说:“这里有好多好多脚印,都是走过来点灯的人留下的。”

大人不信,请阵师探查,竟真的在地下三尺发现了远古城道遗迹,正是古代“燃灯使”巡行之路。

世人渐悟:命轮虽悬于天,道却行于地。

又三十年,一场新的危机悄然降临。

这一次,不是天灾,也不是人祸,而是“遗忘”。

最先察觉的是守愿树。原本四季常青的槐林,开始出现枯黄叶片,且掉落之后不再重生。各地守愿树下静坐之人反馈,冥想时难以感应命轮光辉,仿佛有一层无形薄纱隔开了天地联系。更有甚者,明明心中有愿,手中画符,却再也激不起半点灵波。

学者们翻遍典籍,终于在一本残破手札中找到线索:

>“阵道依‘记得’而存。忘,则崩。”

原来,随着岁月流逝,那些曾经亲身经历苦难、亲眼见证牺牲的一代人相继离世,新一代虽知历史,却缺乏切肤之痛。他们知道饥荒可怕,但未曾饿到啃树皮;他们明白战乱残酷,但从未见亲人横尸街头。记忆成了书本上的文字,而非心头的烙印。

没有痛,就没有愿。

没有愿,就没有阵。

伪愿种趁机复苏。它们不再强攻,而是温柔渗透??推广“无忧乐境”,宣称可通过特殊阵法屏蔽一切负面情绪,让人永远快乐。无数人趋之若鹜,城市中出现了“欢笑巷”,整条街的人都戴着笑脸面具,日日夜夜载歌载舞,眼神却空洞如纸。

一位老学者临终前写下遗书:“我们战胜了黑暗,却输给了麻木。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恶,而是‘无所谓’。”

就在这濒临断绝之际,南方一个小渔村传出消息:一名渔夫的女儿,年仅八岁,在风暴夜独自驾船出海,只为找回父亲失踪前留下的一盏破旧风灯。她在狂浪中漂了两天三夜,几乎丧命,最终在礁石缝里找到那盏灯。灯芯早已熄灭,但她用自己手指割破手掌,以血为油,重新点燃。

那一夜,十里海域忽现奇光。水中浮起万千槐叶,环绕小船旋转不休。远处守愿树simultaneous开花,花瓣逆风北飞,直抵北渊。

命轮微微震颤,裂开一道细缝,从中飘出最后一片光叶,落在小女孩额头,随即融入体内。

她醒来后不会说话了,但双眼清明如星。每当她看向某人,那人便不由自主想起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次痛楚??或许是失去至亲,或许是背叛挚友,或许是未能及时伸出援手……然后,泪水就会无声滑落。

人们称她为“醒忆者”。

她开始行走七州。

不带随从,不要护卫,只有一个竹篮,里面装着那盏血灯。她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人突然痛哭,继而撕毁虚假契约、归还侵占财物、跪拜道歉谢罪。一座座被遗忘的古阵遗址因她的经过而短暂复苏,符文明灭闪烁,如同垂暮老人最后一次睁眼。

有宗门试图将她奉为圣女,她摇头拒绝。

有皇帝派人迎请入宫,她转身离去。

直到有一天,她站在中原最高学府门前,举起那盏灯,轻轻放在台阶上。

翌日清晨,全校三千学子自发聚集,每人面前摆着一张白纸、一把小刀。他们沉默地划破指尖,以血为墨,写下此生最难启齿的真相。然后,他们一起点燃纸张,灰烬随风升起,竟在空中凝成一棵巨大的虚幻槐树,枝叶覆盖整座书院。

那一刻,命轮再次完整开启七息。

北斗九星齐亮,辅星尤为耀眼,仿佛有人在星中低语:“我还记得。”

从此,“醒忆行动”席卷七州。不再是被动等待奇迹,而是主动唤醒沉睡的记忆。家庭中,长辈开始讲述家族苦难史;学校里,孩子们学习如何感受他人之痛;甚至连监狱也开始推行“共情阵”,让罪犯在特定符阵中体验受害者的心境。

百年之后,当考古学家破解壁画背后的量子语音时,他们并不惊讶。

因为他们已经活在一个每个人都会问“你为何而阵”的世界。

一位年轻的阵修站在北渊月下,手中握着青藤符笔,望着眼前即将布下的护村阵。徒弟问他:“师父,我们现在过得很好,为什么还要坚持每天点灯?”

他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片温热的槐叶:“因为总有一天,会有人走得很累,很冷,很迷茫。当他抬头,看到这盏灯还亮着,也许就会想起,他也曾是个愿意说‘我来’的人。”

风过林梢,槐叶轻响。

像是回应,又像是传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