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牵起小女孩的手,带她走到亭外雨中,指着天际那道缓缓流动的银光??选择之河。
“你看,那里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个人做出的选择。”她说,“有人选择忘,有人选择记,有人选择原谅,有人选择恨。没有对错,只有真实。如果你梦见了她,说明你的心已经听见了她的声音。那么,你愿意替她说出来吗?”
小女孩用力点头。
念归从怀中取出一支炭笔,撕下一页素笺,写下四个字:“我曾记得”,递给女孩。
“拿去吧。什么时候你想说了,就大声念出来。”
雨渐渐停了。
月光穿透云层,照在新塔顶端的铜铃上。那一瞬,铃虽无舌,天地却似共鸣,响起一声悠远清音。
不止一人听见。
不止一人流泪。
不止一人起身,走向远方。
多年以后,史书记载:
“自甲辰春始,九州进入‘记忆共治时代’。官方不再垄断历史解释权,民间记忆成为公共遗产组成部分。每年春季,百姓自发举行‘溯光祭’,携家带口重返旧地,重述往事,重建联结。
此风延续三百余年,直至新一代文明形态诞生。”
而在雪隐谷深处,那扇幽蓝门户始终半开。
偶尔有人冒险踏入,归来后或失语,或狂笑,或终身沉默。
更多人只是静静坐在门外,写下一封信,折成纸船,放入寒流。
有人说,曾见无数纸船汇聚于黑茧之前,形成一片漂浮的文字海洋。
某一夜,整片海域忽然腾空而起,化作漫天星雨,洒向人间。
自此,夜空中多了一条不属于银河的光带,当地人称之为“念河”。
传说,只要诚心呼唤,便能在梦中渡河,再见所念之人。
当然,也有人说那不过是大气折射现象。
但每年春天,仍有无数人仰望星空,轻声呢喃:
“你还记得吗?”
没有人要求回答。
因为他们已然懂得??
记住与否,皆是自由。
而真正的安宁,
始于敢于直面内心的那一刻。
雪落无声,春意渐浓。
人间,仍在醒来。
并且,终于开始学会,
带着彼此的记忆,
一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