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台涡喷-6涡喷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255千牛(2600公斤),加力推力为3187千牛(3250公斤)。”
“‘破虏-122’翼展90米,全长1464米,载弹量5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1490千米/小时(高度9000米);航程1690公里(带副油箱2200公里)。”
“‘破虏-122’推重比达0988,可以在1分03秒内爬升到10000米高度!”
“翼下可挂4枚k-5或pl-2/pl-5空对空导弹,另配备3x30毫米机炮。”
“由于取消了人员配备,‘破虏-122’着重加强了雷达测距器等其他必要设备。”
江澈围着‘破虏-122’观看时,一旁的技术员及时上前给他讲解着各项数据。
看了一圈,江澈这才意犹未尽的随着曾老等人一起上了观景台。
随着操作员按下启动按钮,跑道上的‘破虏-122’喷着一条长长的火舌带着破风之声,眨眼之间破空而去,直插云霄。
站在观景台上的江澈接过警卫员递来的望远镜,远远地看到‘破虏-122’在空中做着各种各样的技巧飞行。
与之前只能直线飞行,拐个弯都容易走丢的痴呆版本相比,现在的‘破虏-122’就像是一只灵活的大鹏,恣意的翱翔在碧蓝的天空之中。
尽管现在还做不到‘眼镜蛇机动’、‘锤头机动’这些高难度动作,但是这也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操作员的训练时间足够多,这些经典动作早晚有一天会出现在‘无人机’身上。
看到‘破虏-122’做出贴地飞行这种高难度动作后,江澈十分好奇,实验基地可是在太行山脉深处,操作员是如何观察地形再做出相应的动作。
在和曾老请示过后,江澈从观景台走下来,来到了操作间。
当江澈进入操作间后震撼了,后世那种小巧的手柄+手机就能够灵活操作无人机相比较,操作间里间里密密麻麻的摆满了各种用途的监控器。
“一个那么小巧的装置,居然整的跟发射‘蘑菇蛋’似得,至于嘛。”
“战场瞬息万变,敌人能给时间容许搭建这种大家伙?”
操作员则是坐在类似于飞机座舱的装置前,通过面前显示器中的画面,结合其他屏幕中的各项数据,边上的技术人员给出各种指令,操作员针对这些指令再按下相对应的按键,一番错综复杂的操作下看得江澈有些眼花缭乱。
刚才还认为贴地飞行这个动作还算可以,现在看到操作员这么错综复杂的操作,这哪里是可以,这是相当可以!
最后,在曾老的圈定下,‘破虏-122’向着他指定的地点投下了一枚爆破弹。
试验再次完美结束。
“江澈同志,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达到你心里的预期?”
待所有表演结束,众人回到会议室,曾老现在的模样,像是显摆自己有了新玩具的小孩一般。
在宋总工等人殷切的目光中,江澈反倒没有着急发表自己的观点。
先给在座的众人散了一圈烟,重重的吸入两口后,这才开口说道:“研发速度比我想象的快,但是操作方式有些固化,操作设备太过繁杂。”
“哦?说说你的想法。”
在加入‘122项目’之时,曾老便隐晦的和他们说过某地可能会出现战争情况。
因此,在项目刚开始这群研究员便以搏命的工作态度搞研发,赶进度。
特别是当东南亚次大陆发生的事情,都在一一验证,他们知道战争不可避免!
因此,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所有研究员都撇家舍业吃住在项目基地,他们如此废寝忘食的目的就是想早一天将‘122项目’落地。
为什么这么拼命这么赶时间,难道他们不知道舒服,不知道安逸?!
作为从战争时代走过来的科研人员,他们比普通大众更懂得战争的残酷性。
他们就是想用无人机代替军人去执行那些危险系数极高的任务,他们就是想用无人机减少前线军人的伤亡。
所有人都围绕着这个项目去拼命、努力,将近两年时间,好不容易打造出最完美的成果,江澈却如此评价。
不过也还好是江澈的评价,若是外人别说宋总工这些组长不会同意,曾老都得问问他这么说安的什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