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神雕离影 > 第26章 情裂雕盟(第9页)

第26章 情裂雕盟(第9页)

“妙哉!”中年人忽然轻拍书页,自语道,“若以此法布阵,确能以少胜多。

难怪宋军水师能屡挫我军。若早得此书,何至于洞庭折兵?”

说话间,他这才抬头注意到门口伫立的文曦,目光微动,随手将书册合拢,置于案侧的典籍堆中。那动作看似随意,却极为谨慎。

中年人端坐堂上,目光如电,上下打量着文曦。

文曦虽处危境,却神色淡然,不卑不亢地迎上那审视的目光。

二人一坐一立,一言不发,厅内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中年人嘴角微扬,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文大人,久闻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的声音低沉浑厚,如远方滚过的闷雷,不疾不徐,字字清晰。

文曦略一拱手,神色如常:“在下不过一个罪官,何谈『大名』之说?阁下是?”

中年人未曾直接回答,而是抬手示意落座。待文曦坐下,侍从呈上一杯清茶。

“听闻文大人在江陵查案,不畏权贵,端的是一身正气。”

文曦不动声色,端起茶盏,轻轻拂去浮沫,道:“为大宋尽职,秉公执法,乃分内之事,不值一提。”

中年人若有所思地盯着他,语气似笑非笑:“文推官被冠以『通敌『之罪,可知是何人所为?”

文曦抬眸,淡然道:“不过是挡了某些人的去路。”

中年人轻轻嗤笑了一声,目光微微一凝,随即缓缓道:“去路?”

他手指轻叩桌案,似随意,又似别有深意。

“文大人,可知,你现在身处何地?”

文曦心头微沉,一个可怕的念头浮上心头——蒙古的势力,已如暗夜藤蔓,悄然盘根错节,伸入南宋腹地。

“文大人可曾想过,若非蒙哥大汗命陨襄阳,此地早已易帜,天下格局也将改写。不止这座榷场,鄂州全境,乃至长江以北,皆不会再有大宋的旗号。”

中年人语气悠然,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意味:“大势已成,唯独临门一脚未踏。

可惜天命难测,一场变故,让大宋苟延至今,困兽犹斗。”

他缓缓前倾,声音低沉有力:“天下风云变幻,去留不过一念之间。我蒙古铁骑所向披靡,终有一日踏遍中原。文大人,明者当顺势而行,又何必执守一个注定覆亡的王朝?”

文曦闻言,静静凝思,目光落在茶盏上漂浮的茶叶。

“自古兴亡更迭,强国盛衰,皆有其时。当年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历朝历代,无不如此。”

文曦目光坦然地与对方相对:“文某虽位卑职小,然为人处世,当有所守。

宋虽危难,却是吾之家国。若为一己之利而背信弃义,即使富贵荣华,又有何颜面示于后人?”

“况且,王爷口中所谓的大势,恐怕并非铁板一块。否则,以蒙古铁骑之威,蒙哥大汗何以命丧襄阳城下?”

中年人手中信笺微晃,目光如水般平静地打量着文曦,嘴角渐渐浮现一抹深意的微笑。

“文大人一语道破天机,倒让本王颇感意外。”他的声音低沉而从容,“既知本王身份,却仍敢直言不讳,当真是难得的骨气。”

文曦拱手一礼,不卑不亢:“王爷举止不凡,言谈间透露的胆略与见识,世间能有此等气度者,非忽必烈王爷莫属。”

他稍稍沉吟,眉头微蹙:“只是有一事不解。蒙哥大汗驾崩,北方必有变数。

此时王爷不急于回师整顿势力,却在南方逗留,是何用意?”

忽必烈闻言,将手中信笺轻置于案几之上,指尖缓缓拂过那熟悉的字迹,目光微沉。

“文大人,可曾听闻『三神器』之说?”

文曦微微一怔,随即目光落在那封信上,语气淡然:“此等江湖传言,多是市井茶肆之谈,不足为信。王爷身居高位,统率千军万马,又何必在意这等虚幻之物?”

忽必烈摇头轻笑,道:“寻常传言,本王自然不会轻信。但事关那人,不得不信。”

话音刚落,厅堂后方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一道浑厚低沉的声音响起——

“法轮已转,圣器降临;三相既启,万法归一。”

文曦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身披金红相间袈裟的高大僧人缓步而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