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穿越大明,我要逆天改命 > 第2338章(第1页)

第2338章(第1页)

第2338章

太子道:“儿臣记得李伯伯曾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今日方知此中深意。”

朱兴明欣慰道:“你明白这个道理,此次南巡的目的就达到了。”

次日,众人返回杭州。朱兴明准太子单独前往拜访李岩,自己则在行宫休息。

再见到李岩,太子心中百感交集。三年不见,李岩鬓角又添白发,但精神矍铄,目光依然睿智。

“学生拜见先生。”太子执弟子礼,深深一揖。

李岩急忙扶起:“殿下万万不可,君臣之礼不可废。”

太子坚持道:“在先生面前,学生永远是学生。前次海盐建港之事,学生愚昧,辜负先生期望。”

李岩笑道:“殿下何出此言?经此一事,殿下更加成熟稳重,老夫欣慰不已。”

二人入座,红娘子亲自奉茶。见到太子,她也十分高兴:“殿下长高了不少,越发有气度了。”

太子躬身:“多谢伯母夸奖。”

李岩携太子到书房叙话。书房依旧简朴,但四壁图书又增添了不少。

“殿下近日读何书?”李岩问道。

太子回答:“重读《资治通鉴》,特别是关于唐代藩镇之乱的部分。学生以为,当今边防之策,与唐代有相似之处。”

李岩点头:“殿下能联系古今,甚好。但读史须知其精髓,不可拘泥于形式。唐代藩镇之乱,根源在于中央衰弱,地方坐大。今大明边防稳固,关键在于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太子道:“先生说的是。学生近日也在思考,如何平衡边防驻军的自主权与朝廷的控制权。”

二人从边防谈到漕运,从科举谈到赋税,话题广泛,见解深刻。太子发现,经过海盐建港风波的教训,自己思考问题更加全面,不再偏执一端。

谈话间,太子注意到书桌上有一本手稿,封面上写着《海事论》。

“先生新作?”太子好奇地问。

李岩点头:“近年来海运日盛,老夫搜集各方资料,写成此书,论述海运之利、港口之选、水师之要等。殿下若有兴趣,可拿去一读。”

太子欣喜接过:“多谢先生。学生正想多了解海事。”

李岩道:“海盐虽不宜建大港,但大明海岸线漫长,良港众多。殿下他日若主政,当重视海运,开通海路,此乃富国强兵之道。”

太子郑重道:“学生谨记先生教诲。”

傍晚,太子告辞回宫。临别时,李岩送他至门外,语重心长地说:“殿下,治国之道,在乎一心。心正,则政正;心明,则政明。望殿下常保此心,不负天下苍生。”

太子深深一揖:“学生必不负先生期望。”

回京途中,太子在龙舟上仔细阅读李岩的《海事论》。书中对大明沿海港口、航线、贸易、水师等都有详细论述,见解精辟,令他大开眼界。

“父皇,李先生在《海事论》中提出,应在粤省香山县设立市舶司,专司海外贸易。您认为此议如何?”太子问道。

朱兴明接过书稿,翻阅相关章节,频频点头:“李岩果然深谋远虑。香山县地处珠江口,毗邻澳门,确是设立市舶司的良选。此事朕已考虑多时,待回京后与内阁商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