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黑,不怕冷,
>只怕世上无人名。”
歌声悠扬,传遍村落。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跪地叩首,泪流满面。一位老妇抱着孙女,喃喃道:“这是我娘的名字……她终于回家了。”
三日后,朝廷派员抵达调查,发现井底竹简竟自动重组,拼出一幅完整的“净魂司罪录图”,详细记载了七百三十二名被害儿童的姓名、籍贯、生平片段及死亡日期。最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人名为“林念慈”??正是林知忆母亲的本名。
消息传开,举国悲恸。
皇帝亲自前往归忆书院,跪拜于林知忆石像前,焚香祷告。他在祭文中写道:“朕承祖业,却纵容邪法横行;朕求太平,却以千万无辜之痛为代价。今日始,罢一切讳史之令,设‘忆恩碑’于皇城南门,刻所有受难者之名,永世警示后人。”
与此同时,柳含霜召集全国拾忆会骨干,宣布启动“万忆归流计划”??将散落各地的记忆晶石残片收集起来,借助忆核共鸣原理,重建一段跨越百年的集体记忆长廊。科学家们发现,当这些晶石按特定阵列排列时,竟能投射出全息影像,重现当年被销毁的生活片段:市集喧闹、学堂朗读、节庆舞龙……甚至有一段画面中,年轻的念安抱着襁褓中的林知忆,轻声哼唱摇篮曲。
“原来我听过她的声音。”林知忆曾在融合忆源之心时说过这句话。如今,千万人通过晶石影像,第一次听见了那段旋律。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面对真相。
某夜,京城郊外一座隐秘宅院中,几名身着暗袍的老者围坐密室。桌上摆着一枚漆黑令牌,上面刻着“净魂”二字。
“她回来了。”一人低语,“忆源之心复苏,冥门封印逆转,那些不该存在的记忆正在苏醒。”
另一人冷笑:“可我们还有‘忘川引’。只要启动最终净化程序,仍可抹去一切。”
第三人摇头:“不行。守烬已将最高封印符文公之于众,净魂司秘术大多失效。更何况……人心已变。”
室内陷入死寂。
良久,为首老者缓缓开口:“那就只能等‘断忆劫’了。七星连珠之日,天地气机紊乱,正是重启澄心令的最佳时机。届时,只要献祭一名承载亿万人忆之力的‘忆枢’,便可洗尽天下执念,重归清净。”
他抬头,眼中寒光闪动:“林知忆虽已化虚,但她留下的忆核仍在影响人间。若能找到她的‘记忆锚点’,或许还能将她拉回实体,作为祭品。”
话音刚落,烛火忽灭。
阴风穿堂而过,墙上影子扭曲变形,竟显出一个女子轮廓。她站在风中,白衣飘然,眼神冷冽如霜。
“你们以为,”她的声音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我能成为忆源之心,会没留下后手吗?”
老者们骇然四顾,却发现门窗紧闭,屋内空无一人。唯有桌上的黑牌,在月光下寸寸龟裂,发出刺耳哀鸣。
数日后,北方传来消息:归墟大殿上空出现罕见极光,色彩斑斓如画卷铺展。牧民们仰头观看,竟在光幕中看到一幕幕过往影像??有战火纷飞的村庄,有哭泣的母亲,有被拖进药坊的孩子……最后定格在一双手上,那手正将一枚玉佩放入小女孩怀中。
正是林知忆幼年离家那一夜。
自此,每逢极光显现,百姓皆自发聚集,仰望天穹。有人说那是亡魂在跳舞,也有人说那是记忆本身在诉说。唯有少数人明白??这是林知忆在提醒世人:**别忘了**。
十年后,新一代拾忆学者中诞生了一位奇才,名叫沈昭。他研究忆核共振多年,提出“记忆不灭律”:只要情感足够强烈,记忆便可脱离肉体存在,依附于天地万物之间。他甚至断言:“林知忆并未消失,她已成为一种‘集体意识’,活在每一个愿意记住的人心中。”
为验证理论,沈昭带领团队深入归墟,在冥门前布下“忆引阵”。他们以千枚晶石为基,引动忆脉回路,试图与林知忆建立短暂连接。
第七日午夜,阵法启动。
刹那间,天地失声,星辰停滞。一道蓝光自冥门射出,贯穿阵眼,直冲云霄。众人只见空中浮现出林知忆的身影,她环顾四周,目光温柔。
“你们长大了。”她说。
沈昭热泪盈眶:“前辈,我们想您了。”
她笑了:“我也想你们。但这不是相见,而是告别。”
“为何?”有人哭喊,“您为我们付出一切,怎能就此离去?”
“我不是离去,而是完成。”她轻声道,“忆源之心已稳,人间已有记忆自觉。我不再需要镇守冥门,也不必再做桥梁。你们才是新的守护者。”
她抬起手,指向众人眉心:“我把忆核最后一丝力量分给你们。从此,每个拾忆之人,都将是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声音。”
光芒散去,身影消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