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迦太基,我曾去君士坦丁堡考察过,那里的情况也差不多,如果我们的冶铁业继续展,迟早会把附近的树木都砍光。”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得不前往更远的山林砍木烧柴,导致成本大为提高。”
“不仅如此,城市附近的树林砍伐一空后,每逢雨季,很容易水灾,这对城市的展十分不利。”
以撒微微颔,的确已经有官员向自己反应过这个问题,但暂时还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工业的展需要燃料,百姓的生活需要燃料,北非虽然以土石建筑居多,依旧少不了木头。
“陛下,前年的这个时候,我遇上了一群英格兰商人,从他们口中得知,英格兰的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使用一种名为煤炭的黑色矿产作为生活燃料,当时我就想,能不能以煤炭取代木炭来进行矿物冶炼呢?”
“成功了吗?”
以撒问道。
“只取得了部分成功,陛下。”
贝卡斯尴尬地笑笑。
“用煤炭炼出来的铁太脆了,往往还需要用木炭再炼一遍,成本并没有降低。”
“但我认为,这个展方向是对的,这次求见陛下,也是希望能够获得部分研究资金,从而寻找煤炭炼铁的出路。”
以撒闻言,无奈地摇摇头。
最近找他要钱的人实在太多了,东印度公司带来的收益的确十分可观,但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啊!
“贝卡斯,你说的这个问题我很早就现了,你的研究方向十分正确,但光凭自己,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突破。”
“你也知道,我们的第二批东印度舰队已经扬帆起航了,我已经叮嘱过他们,到了印度后,着重搜寻有关科技和文化的书籍,大力招揽先进人才。”
其实,刚刚开采出来的煤矿石是没办法直接用于冶炼的,必须进行一道加工来将煤炭转变为焦炭。
对于15世纪末的地中海世界来说,焦炭炼铁是非常高端而先进的技术,甚至可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是,在遥远的东方,早在许多年前前,人们就开始使用焦炭进行矿物冶炼和生活取暖。
在唐朝末年,勤劳而富有智慧的东方人开始摸索更加先进的炼铁技术,出现了焦炭的雏形,后来,焦炭炼铁法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大展,到明代已经臻于成熟,并开始向周边扩散。
而且,当前在地中海世界已经广泛使用的早期高炉炼铁法也是从东方传过来的,据今天也不过两个世纪。
“文明在交流中展,印度也是文明古国,同样诞生出了璀璨的文明,他们的炼铁技术和炼钢技术也比我们强,值得学习和借鉴。”
以撒说道。
印度的炼铁业同样历史悠久,乌兹钢就是他们的手笔。
“第二批东印度舰队会着重搜集东方的先进技术,包括乌兹钢,木质人力纺织机,煤炭炼焦技术和焦炭炼铁技术。”
“你再等上一阵子,等第二批东印度舰队回来了,我或许就能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
以撒承诺道。
他十分清楚,现在最先进的焦炭炼铁技术也不可能达到近现代的水平,不可能完全将木炭取代,但这终究是技术的进步,值得推广和鼓励。
保留一颗科学的种子,在战争的刺激和财富的浇灌下,很可能会在日后长成参天大树。
“陛下,您是说,学习印度人?”
贝卡斯小心地问道。
“他们也有这么好的技术?”
“不止是印度人,还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甚至是马六甲人。”
“别小看他们,贝卡斯。”
以撒喝下一口茶,看向贝卡斯。
“他们在很多方面都领先于我们,只要是好的,没什么不能学习,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这样才能有所长进。”
其实,15世纪末的欧洲还没有完成文艺复兴,大航海也才刚刚开始,科学技术并不比东方的阿拉伯,波斯,印度和华夏强。
造船业的确是遥遥领先,火枪略有领先,天文学和数学有所展,造纸业和印刷业基本追平,其他方面还真就全盘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