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顿了顿,她又添了一句:
**当一个曾想毁灭世界的人,开始为他人热一碗咖喱,那便是希望最真实的模样。**
第二天清晨,她照例折好一只纸鹤,放进办公桌抽屉。刚坐下,小林匆匆推门进来,脸色凝重。
“出事了。”他说,“‘真相之镜’论坛昨晚发布了第137号‘忏悔帖’,标题是《我杀了她》,内容详细描述了一场发生在三年前的家庭暴力致死案。警方初步核实,死者身份与失踪人口记录吻合。”
毛利奈猛地抬头:“他们公布了凶手的名字?”
“不止。”小林递过平板,“他们还附上了受害者的日记节选,以及一段录音??据说是她生前最后一次拨打110的通话片段。现在帖子已经被转发十几万次,舆论炸了。”
她快速浏览内容,眉头越皱越紧。那段录音极其模糊,只能勉强听清几句断续的哭泣和求救,而所谓的“凶手”,是一个名叫高桥良介的普通上班族,已被网民人肉搜索,家门口堆满了涂鸦和祭品。
“等等。”她突然察觉不对,“这个案子……我们去年调查过,但因为证据不足撤案了。家属也拒绝公开细节。他们是怎么拿到这些资料的?”
小林摇头:“技术科正在追查来源。但更麻烦的是,今天早上已经有三个类似帖子冒出来,格式完全一样??‘我杀了谁’‘我背叛了谁’‘我毁了谁的人生’。语气高度相似,像是同一个人写的。”
毛利奈站起身,走向监控室。调出“真相之镜”的后台数据流,她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IP地址和加密节点,脑海中浮现一个可怕的可能:**这不是自发倾诉,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情绪劫持。**
“通知网络安全组,封锁该论坛主站。”她下令,“同时联系所有发布者提及的当事人家属,确认信息真实性。在未核实前,任何媒体不得报道相关内容。”
回到办公室,她拨通佐仓医生的电话:“我怀疑有人利用‘倾听’的名义,在制造新型心理暴力。我们需要紧急会议。”
两小时后,小组齐聚会议室。坂孝太刚从教育局回来,神情严峻:“教育部收到恐吓信,威胁如果不撤销‘情感表达课程’,就会公布更多‘被掩盖的真相’。”
“这是冲着我们来的。”毛利奈环视众人,“‘天罚’虽然废除了,但它留下的创伤记忆仍在。有人正利用这份伤痛,把‘坦白’变成武器,把‘共情’变成审判。”
佐仓医生沉声道:“更危险的是,这些帖子的语言模式,带有强烈的诱导性。它们不只揭露秘密,还在暗示读者:‘你也该忏悔’‘你也有罪’。这是一种群体性心理催眠。”
空气仿佛凝固。
“我们必须反击。”毛利奈站起身,“不是用封禁,而是用真正的倾听去对冲虚假的坦白。”
她提出一项大胆计划:**启动‘回声计划’??邀请每一位曾在‘倾听站点’被听见的人,自愿录制一段音频,主题只有一个:‘我想对世界说的一句话’。不控诉,不揭露,只是平静地说出自己的真实。**
“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倾诉不是为了引爆仇恨,而是为了让灵魂落地。”
三天后,“回声计划”第一期上线。没有华丽包装,只有一段段朴素的声音:
>“我是佐伯凉子的母亲。我想说:女儿,妈妈现在学会了听。”
>“我是渡边健太。我想说:对不起,不是为了被原谅,而是为了不再逃避。”
>“我是伊藤美纪。我想说:我终于敢打开窗了。”
>“我是松本翔。我想说:我不再想烧毁一切了,我想留下来,听别人说话。”
每一段音频下方,都附有一行字:
**你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不是软弱,而是勇气的形状。**
网络反响远超预期。短短十二小时,播放量突破百万。许多人在评论区留言:
>“我一直以为只有我一个人不敢哭。”
>“原来不是所有人都在假装坚强。”
>“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我可以不说‘我很好’。”
而那个名为“真相之镜”的论坛,流量开始急剧下滑。人们逐渐发现,那些煽动性的“忏悔帖”背后,缺乏真实的情感流动,更像是剧本式的表演。
第四天夜里,毛利奈正在整理资料,手机再次响起。来电显示:未知号码。
她接起,听筒里传来一阵漫长的沉默,接着是一个低沉的男声:
“你是毛利奈吗?”
“我是。请问您是?”
“我是高桥良介。”他说,声音沙哑,“就是那个……被说成杀妻的男人。”
她立刻坐直身体:“您还好吗?我们现在可以保护您。”
“我不需要保护。”他苦笑一声,“我要说的是……那篇帖子,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