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四爷怎么可能不做皇帝(清穿) > 第69章 第 69 章(第6页)

第69章 第 69 章(第6页)

听得四福晋脖子都红了,抱着小娃娃转身就跑。

四爷面对福晋跑走的身影,晃动的帘子,一脸纳闷。

太子眼见稳重多了,毓庆宫也恢复日常开支了,宫里头的主子们都松了一口气。皇太后补贴了四阿哥三万两银子,德妃补贴了一万两,宣妃、章佳氏也跟着:可怜我们四阿哥没人疼的,我们来疼。

四爷欢喜笑纳。

康熙气得头疼:朕就补贴太子一万两!你看看你们!

康熙以为太子会再次犯了拧巴,哪知道太子这次一点气也没有,还笑吟吟的劝着他:“汗阿玛,四弟打小儿大手大脚花钱惯了。他前儿还嫌弃内务府新烧的花瓶不好看,说要亲自给您烧制几个那,别人给匠人一个月一百两,他给二百两,都是银子。”

儿子的审美高爱折腾,乾清宫的花瓶他都看着嫌弃了,康熙手按眉心,更头疼了。可是康熙给太子淡淡的一个眼神,太子脸红了,扭扭捏捏地蹦出来一句。

“汗阿玛,四弟说他要容若走一批海运,手头没有银子,儿子也给了两万两。”

康熙:“……”

合计着太子就是欠胤禛坑他!康熙也是无奈了,挥挥手。太子麻利地“滚”了,出来乾清宫,高兴地对着天空挥舞拳头:四弟需要银子来找我,没去找大哥。

康熙三十一年的早春来临,那样的富有活力生命力,一点丝毫不起眼的绿,一片欣然张开的红,就能使人的心灵发亮,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一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四爷找大富豪·容若要来一些钻石红宝石的珠宝,亲自画花样子,做了一些首饰钗子簪子,给皇太后、皇贵妃、德妃、宣妃、章佳氏,四福晋,康熙这里他也捧着自己新烧制的胭脂红素色花瓶孝顺一遍,再将自己无逸斋的田地、桂花树、老去的猫猫狗狗儿小鹰儿斗鸡,都交代给十三弟,自己请命去了盛京。

盛京修缮,四爷来到后一改盛京官场拖拉的习惯,本来不乐意动土的老王爷们跟着他喝酒弹琴几次,大力支持。心灰意冷病倒下的周培公再次康复,谁说在盛京就不能青史留名的?上下一心,到十一月份康熙领着一大家子来到盛京,差点不认识。

皇太后好似小姑娘一般好奇地看着一切,大力夸奖:“胤禛做事好!”跟来的皇贵妃等人那自然是跟着夸皇太后有福气。听得皇太后心花怒放。

康熙恍恍惚惚的,干净整齐的叫不出名字的街道,焕然一新的百姓风貌,……一抹脸,听年幼的孩子们蹦着跳着喊:“汗阿玛,老家真好,比北京漂亮。”再一抹脸。

“这就是那什么沥青路面?”康熙跟着其他人一起,不敢置信地跺跺脚,再跺跺脚,真的没有灰尘泥土!

四爷领着盛京的老王爷们大臣们,用看“你们这群北京来的土老帽”的矜持目光,笑而不语。

气得康熙抬手一巴掌打在青瓜脑门上,却又自己先笑了出来。

新型作坊,新的大机器,多出来的学院,朗朗的读书声……盛京经过四阿哥的一番操刀,跟那“化石成金”一般,康熙领着一家人在这里住着舒坦,去祭祀祖先们,去参观这里的学院,和周边的蒙古王公们联系感情,走走看看,一直到春节前才很是不舍地回来。

一回来就下来命令:“胤禛,北京城交给你了。朕明年邀请老王爷们来北京小住,记得?”

那意思,你怎么也要收拾的,要朕在老王爷们面前端着“你们这群盛京来的土老帽”的架子。

四爷诚惶诚恐地行礼领旨:“汗阿玛,儿子很高兴这差事。可这北京城一块砖砸下来,四个里头有三个贝勒,您要给儿子撑腰子啊。”

康熙抬脚就踹,指着他装模作样无辜纯真的小俊脸,手一指:“滚吧!”

四爷委屈巴巴地离开,高大修长的背影里都是伤心。

康熙:“……”

儿子立了功劳,不能册封。康熙心里愧疚。儿子不闻不问册封的事情,他又忍不住嘀咕儿子城府深,儿子和他哭诉四九城遍地都是贝勒,他又高兴起来。

他也觉得自己纠结,一时又越发地难受,觉得自己不是好父亲。可他更明白,四儿子哪里是别的那样立了功劳就要封赏的人?这点儿功劳可能儿子自己都没当一回事儿,只不过看出来他的担忧了,来和他闹一闹,要他放心。

康熙出来御书房散步,仰头看天,又看着花坛里盛开的玫瑰花出神。

一阵小跑的脚步声传来,梁九功悄悄地上前来问:“皇上,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请见。”

康熙瞬间顾不得伤春悲秋了。四阿哥去了工部,折腾的工部风生水起,连带三阿哥在的礼部跟着沾光。四阿哥去了盛京,折腾的盛京改天换地,这一回来,其他四部都坐不住了,都来找他要求沾光。

怀揣着,朕的儿子就是能干的甜蜜烦恼,轻轻的一句:“要他们进来。”

四爷回到工部,开始领着四九城乡亲们大建设,康熙念着几个成家的儿子都住在宫里头不方便,给他们都划了宅子,开始修建。四爷的设计才华之火熊熊燃烧,一发不可收拾。当然,他爱使唤人的毛病也发挥的淋漓尽致。

工部的人苦哈哈地来和皇上哭啊:“皇上啊,我们苦啊,都说我们工部现在鸟枪换炮了,我们也高兴。可问问他们,哪个能在四爷手底下当差一年?我们已经两年没有休息了,一年到头就春节七天假期啊皇上。”

康熙瞅着一个个,瘦下来老爷肚子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的小样儿,老神在在地品茶:“那要不,要四阿哥去户部?”

哭声一顿,齐齐拍着胸膛表态:“那哪能那?皇上,我们工部是六部垫底的,吃苦我们第一个,怎么能要户部大人们受罪那。皇上,我们就是求着,您给我们多加点儿人手。”

“……”

康熙放下茶杯,也哭诉:“朕也愁得慌啊。四阿哥打小儿就那个脾气,去年嫌弃内务府的花瓶烧的不好,朕说他穷讲究,他一气之下自己开窑烧。朕还敢说他吗?工部的活儿越来越多,可这两年送去的一波又一波官员们,十个只能留下来三个,现在一提起来去四阿哥手底下干活,人人害怕,朕哪里去找人?”

工部官员们傻眼了,四阿哥的名声在外,可只有他们知道在四阿哥手底下干活的好处说不完。可这不能朝外头说啊,好事要保密。

工部尚书哭着老树皮脸,眨巴小眼睛:“皇上,您帮忙问问,八旗学院的,博学鸿儒科的,考中举人后不好当官的,我们四阿哥不要状元之才,要能干活的。”

康熙思考一会儿,为难一会儿,点点头:“行吧,只是这事情不能说出去,朕这也不是偏心你们工部,哎,都是想要老百姓住的更舒坦一点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