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圣明!”工部官员一起磕头,君臣端的大公无私。
康熙有自己的小九九,江南经过开海,经济一下子上来,相对之下,北方就弱了。关外更弱。凡事讲究一个平衡之道。他也惦记着老家的人。四阿哥那真是机灵鬼儿,请命去盛京一年,给他折腾出来一个模子,未来可期。
八旗学院的学子们经过近十年的培养,多少也有点儿出息了,都送给四阿哥训练。
博学鸿儒科几次改革扩大科考范围,现在已经是所有才华横溢却无心仕途,或者考不中科举之有才之人的首选,汇集了一大批精英人才。
再加上江南几个大作坊的珍贵匠人培养出来的徒弟……,康熙徒然明白了唐太宗当年的那句感慨:“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这一天夜里,人间五月天的月亮特别好,父子两个在乾清宫的大理石台阶上摆上两个躺椅,对月喝酒,康熙说:“有不少人弹劾你不务正业,给匠人们的工钱太高,比得上一个县令的俸禄了。不要怕。”
“儿子谢汗阿玛。”
“大战舰下水的英姿,你还没见过。哪天带你去看看。朕看他们信里的描述,征服大海和日月天地的气魄。”
四爷摇着摇椅灌一口酒,鼻腔里闻着清雅的玫瑰花香、酒香,等着老父亲的下一句。
康熙笑笑,举着酒壶对嘴喝一口,眼睛望着天上圆圆的大月亮,浑身放松,却是帝王威势勃发,气吞日月。
“以前人都说,关外是游牧,关内好,是种地。可是朕发现,作坊更好。”
此时此刻的康熙,宛若一个小孩子似的高兴显摆。
四爷不由地微笑开来。
“汗阿玛英明神武。”
“听你拍马屁浑身不得劲。”康熙忒是嫌弃。“你这都十八岁的大小伙子了,跟前一个孩子没有,还不抓紧?”
“汗阿玛,现在康熙三十二年的五月,儿子生在康熙十七年。儿子还是一个孩子。”
“小子厚脸皮。你还是孩子?”
“在汗阿玛跟前儿,永远是孩子。”
“无赖的小子。朕都要进入不惑之年了,你们还不舍得长大,还赖着朕。”
四爷惊讶,深邃黑亮的眼睛透过如水月华,看着老父亲。
“汗阿玛,您是汗阿玛。”
“嗯,朕是你汗阿玛。”康熙因为儿子这份孩子气的依赖,龙脸上都是笑儿。
四爷也笑,举着酒壶喝一口,继续陪着老父亲赏月。
父子分别,康熙小醉,和梁九功说:“四阿哥还是一个孩子啊。”梁九功重重点头:“四爷一方面聪明,一方面却又孩子一般天真纯净。”
康熙点头。
四爷回去自己的院子,路上举着酒壶对着月亮晃晃,张大嘴巴接着最后一滴美酒,眉眼弯弯。
洗漱沐浴来到寝室,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都在外书房睡了,听见动静迷瞪眼起身,围着四哥闹腾。
胤祥抱着四哥的胳膊,眼睛没睁开力气却不小,嘟着嘴巴耍赖:“造宅子要有我们的院子。”
“有。”四爷宠着。
胤禵用身体推十三哥,闹腾:“我的比十三哥的大。”
“你们四嫂负责。”
胤禵没明白四哥的“奸猾”,十三阿哥也没明白,推一把胤禵耍赖:“四哥,胤祥要去西山玩儿。”
“好。都好。”
四爷抱着两个弟弟滚到床上,找一个舒坦的姿势,闭眼就睡。
这一天,康熙用大半天的时间,考校所有皇子皇女们的功课,对每个儿女都有点评,或鼓励或提醒,末了,拿着八阿哥的作业本子,龙脸上一脸笑儿。
“我们八阿哥的字儿啊,……”看一眼八阿哥的慌张,一群孩子们忍笑,他自己更是笑。
“这小八,写作业没有比他更认真的,没有比他更准时交作业的,可他就是写不好,朕也纳闷儿啊。”康熙笑着,翻阅作业本子,点评道:“总算是要他四哥说了一句‘用了点心了’,朕都替我们小八委屈,想哭。”
康熙的话逗孩子似得,一群皇子皇女们都忍不住了,抖着肩膀憋着笑儿,脸上肌肉抖的都扭曲了。
八爷是真想哭的那一个:有这么埋汰人的吗?
有啊。康熙打趣儿女们那也真是“毒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