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67章 憋的是绝招(第3页)

第267章 憋的是绝招(第3页)

然后,眼就直了:

何谓影青?

照光见影,就如眼前这样。

但问题是,这是甜白釉。没有任何文献中提到过:永乐甜白和元代卵白釉、宋代影青瓷有关系?

吴晖怔了好久,又左右乱瞅:“分析报告呢?”

你刚还说,我怎么舍得拿这样的东西做实验,现在又问我要分析报告?

林思成一脸无奈:“没报告,就做了一下对比。不过我推测,这两种瓷器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不用推测,吴晖有眼睛:十有八九,这两种瓷器,就是传承关系。

说直白点:传承过程当中,甜白釉将卵白釉的工艺技术进行了改良:胎更薄,釉更透!

但为什么之前没有人研究,甚至没有人发现?

因为这玩意更少,更贵,一件动辄就是七八百万。可能出现在拍卖会,也可能出现在顶级收藏家的保险柜,更或是大型博物馆。

但唯独不会出现在实验室。

懂行的没机会,也想不到,不懂行有机会的更想不到。所以,不可能有人像林思成这样,把两件东西放在一块,对比什么工艺溯源……

正暗暗咋舌,林思成收走了卵白釉盘,又拿出了两只杯子,和甜白釉摆到了一块。

吴晖瞅了一眼,心里涌出一阵深深的无力感。

第一件是一只修复过的残器,中间缺着一道。

但即便如此,也足够让他震惊,因为这是大明蛋壳杯。

所谓的成化斗彩、大名鼎鼎的鸡缸杯,全是在蛋壳杯的胎体上绘彩,二次入窑,低温烧成。

成化斗彩、鸡缸杯有多稀少,有多珍贵,这东西就有多少,多贵。

哪怕它只是一件残器……

再看第二只,吴晖已经无力震惊。

刚说什么来着,成化斗彩鸡缸杯?

转了个念头的功夫,林思成就拿出来了一只。

依旧是残器,只拼了一半,甚至算不上修复,只是临时性可逆性的粘合。

但即便是残器,这也是举世第十九只鸡缸杯。

吴晖就觉得,拿这样的东西来验证古瓷的工艺传承脉络,林思成即便没疯,也差不多了。

甚至不用验证,因为不止一本文献中记载:成化斗彩工艺源于蛋壳杯,蛋壳杯又源自于甜白釉,技术难点不在于绘彩和二次烧成,而是在于基胎。

“这应该就是王齐志说的,你那位合伙人请你修复的那只鸡缸杯?”

吴晖叹了口气,“那位赵总就眼睁睁的看着你,把这东西拿进了实验室?他就不怕万一你脑子一热,把这东西当标本化验了?”

怕不至于,顶多也就在心里猜忖一下。但到如今,不管是大赵总小赵总,还是赵老太太,把宝全押在了他身上。真要给化验了,也绝对没人说什么。

林思成笑了笑:“怎么说,赵师兄也是修复中心的合伙人,我如果赚了钱,不也有他的份?”

吴晖嗤之以鼻:赚钱?

要说之前,还有那么点儿可能。但看到甜杯釉、蛋壳杯,以及鸡缸杯,吴司长就得:林思成能不赔钱,都得祖宗保佑。

更何况,他还脑子被驴踢了似的,要搞什么发掘?

正暗暗感慨,林思成又拿出了几件,吴晖愣了一下:还有?

瞄了一眼,他顿然明了:清代脱胎粉彩杯,明代德化窑薄胎白釉杯、清代德化窑薄胎白釉杯。

这两件不用溯源,清代的史料中记载的清清楚楚:清代官窑薄胎瓷的工艺技术,源于明代斗彩。

德化白薄胎瓷也一样:明代中期左右,官窑实行官搭民烧,民窑技术突破性的发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